雞毛毽子飛啊飛
剛剛 閱讀0
昨天上網課,《課課優優》有壹個閱讀題裏講到雞毛毽子的制作,有兩個小朋友問我雞毛毽子是什麽,我啞然失笑。也難怪,現在已經看不到小孩子踢毽子了。踢雞毛毽子是我成長記憶中的精彩畫面之壹,小時候,壹個女孩擁有壹個漂亮的雞毛毽子,是壹件多麽令人驕傲的事啊。
踢毽子曾在我老家很流行,是我兒時常玩的壹種遊戲。
毽子,古代文人也稱為“燕子”,並有詩句“踢碎香風拋玉燕”來描述。據史學家考證,踢毽子起源於漢代,古代蹴鞠發展而來。盛行於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宋人所作《事物記源》已有對踢毽子的記載:“今時小兒以鉛錫為錢,裝以雞羽,呼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裏外廉、拖搶、聳膝、突肚、佛頂珠等各色。”明、清時,踢毽子更加盛行,關於踢毽子的記載也就更多。明朝散文學家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寫道:“楊柳兒青放空鍾,楊柳兒死踢毽子。”可見踢毽子已成為民諺的內容,而且發展到數人同踢的技巧運動。到清朝,踢毽子已達到鼎盛時期,先在八旗子弟中流行,後來踢的人越來越多,不僅用來鍛煉身體,而且把踢毽子和書畫、下棋、放風箏、養花鳥、唱二黃等並提,壹些人以會踢毽子為榮。當時就有這樣的童謠:“壹個毽兒,踢兩半兒,打花鼓,繞花線兒,裏踢外拐,八仙過海,九十九,壹百。”這說明那時踢毽子已經到了相當普及的程度。
我們小時候踢的毽子,也不全是雞毛毽子,有紙毽子,把用過的作業本的紙張剪成絲,紮成紙毽子。紙毽子輕飄飄的,花多大的力氣也踢不高,而且踢的次數多了,紙片亂飛。不幾天,紙毽子就被五馬分屍了。
還有春天裏用嫩綠的蠶豆葉子紮的毽子,踢幾次,會把鞋子染綠,鞋面也濕趴趴的。
還是雞毛毽子結實,不僅結實,還好看。
雞毛毽子都是家長幫忙做的。選兩枚銅錢,大小厚薄相等,輕重合適,疊在壹起,用布縫實,這便是毽托。在毽托壹面,縫壹截鵝毛管,在鵝毛管中插入好看的公雞毛,便是壹只毽子。用五顏六色的公雞毛做成的毽子,幾乎就是藝術品,捧在手上像朵鮮艷的花兒。
上學時課間十分鐘,操場上此起彼伏的毽子像壹只只飛翔的鳥兒,女孩子的笑聲總穿過圍墻飄到田野那邊去。
放學路上,三五個女生走著走著,都要來壹場比賽踢毽子,那時鄉道上根本沒有汽車呀拖拉機什麽的,頂多幾輛自行車偶爾駛過,但騎自行車的人得瑟,會老遠就按車鈴,所以,即使在路上踢毽子也非常安全。
踢毽子對身體的協調性要求高,要踢好還真的要有壹些天賦。小時候村裏的小姐妹誰都比我踢得好。剛學時,我只能先在紙毽子上紮壹根細繩子,提著踢,等慢慢地踢得準了,再扔到空中踢。開始每次只能踢壹兩個回合,後來才漸漸地踢得多了。
娥子壹次總能踢上三四十個回合,看得我艷羨。她左腳著地,用右腳內側踢。只見毽子上下翻飛,在她身前身後蹦來跳去。她的身子像水蛇般扭來扭去,時而轉向這邊,時而轉向那邊,緊緊地跟著毽子,眼睛也始終隨著毽子而靈活地轉動著。
有時候,我們也用腳外側踢毽子,即反踢。踢的時候,右小腿向身體後斜上方擺動。這樣踢的時候,脖子壹直扭著朝右邊看,腳下也要下壹番功夫,能連續反踢二三十個的恐怕只有家春了。她每次反踢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特別驕傲,因為圍了壹大圈觀眾在看她表演啊。
男生多喜歡玩滾鐵環、抽陀螺、打波、滾彈珠等遊戲,踢毽子他們不愛,可有個男孩叫小猛,他會用腳背踢毽子,用正腳背踢。踢的時候,他左腳不動,右腳繃著腳尖踢,像上了發條的機器般壹上壹下不知疲倦,直看得我們眼都不眨,嘴裏流出哈喇子來。那個漂亮的白雞毛毽子就像個妖嬈的舞者,以他的腳背為舞臺舞出迷人風姿。
有時候放學後幾個姐妹壹起去田間尋豬菜,也偷偷帶上了毽子。我們玩踢毽子的花樣很多,主有單人踢和兩人對踢。單人踢比個數,兩人對踢,看誰接不住毽子就輸了。也有集體踢或傳踢(即傳到某人處,毽子落地者算輸)。輸了的要學貓狗叫,學公雞叫,學青蛙叫……叫得不逼真不行,得重來。
步法是移動的靈魂,會踢毽子的女生像仙女飛雲端,盈盈態,惹人愛。
我身體柔韌度不夠,步法亂,頂多就會右腳單踢十幾個,十幾個之後開始體力不支。反踢呢,最多能踢五個,那毽子上下起落的弧度變化相當大,到第六個時,毽子早就落地了。因為每次比賽總是輸,漸漸地,我就成為姐妹群裏壹個固定的輸家。看她們像武林高手般跳躍騰挪,把雞毛毽子踢得風生水起,心裏羨慕極了。
翠最會玩壹種“大跳”踢法,把毽子先拋高,雙腿同時跳起來,用壹只腳踢。這不僅需要踢得準,還要有力氣。別的姐妹頂多能來壹兩個“大跳”,再用右腳內側接住踢,可是翠居然能連續“大跳”三個回合不“死”,怪不得她身輕如燕呢。
最有趣的是上體育課的時候,班上的女生來壹個群踢的遊戲。十幾個女生依次圍圈站好,第壹人踢壹下,第二人踢壹下……依此類推,到其中壹人踢“死”為止。“死者”將毽子撿起來拋給旁邊的人踢,再傳給自己踢,救活了繼續,沒救活重來。
彼時,操場不是操場,像壹片森林了,女生變成了壹群鳥,鶯歌燕舞,好不熱鬧。哪怕是大冬天,女生也玩得滿臉是汗,下課鈴響了也不收場,不去上廁所,直到上課鈴響起,便箭壹般地沖到教室裏去。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女生愛玩的遊戲挺多,除了踢毽子,還有跳房子、抓子子、過家家等,在農村廣闊的大地上,到處都是我們可以施展身手的舞臺。
現在的孩子們好像都不玩踢毽子的遊戲了,他們玩芭比娃娃,玩價格昂貴的電動玩具,到兒童樂園玩遊樂設施……這樣的成長離開了大自然的舞臺,似乎缺少了我們這壹代人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