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雲:“詩猶文也,忌直貴曲。” (施補華《峴傭說詩》)、“凡做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袁枚《隨園詩話》卷四)、 “文似看山不喜平” (袁枚《隨園詩話》)。詩文情節曲折,叠宕起伏,才會給人峰回路轉的美感。這是深得詩家三昧的經驗之談,而巧妙運用曲筆是達到“忌直貴曲”的重要途徑之壹。何謂曲筆?這是中國古典詩詞慣用的藝術手法。壹般講是指文學創作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接抒寫其事其情的筆法,如詩中主人公明明在苦苦思念對方,詩人對自己卻不進行直接的描述,而是從對方著筆,將這種深摯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來。借對方寫自己,表面上寫對方,實際上寫自己。所以又稱“對寫法”。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等就是這樣的典型。用曲筆手法來抒寫感情,可以使詩歌的抒情更為婉轉、含蓄、意境深邃,給人以無限的回味和遐想,倍增哀樂,真切動人。這雖然是許多作詩撰文者所熟知的常識,但真正做到這壹點也並非易事,運用曲筆手法的詩詞雖然不少,但多是含其中壹二句而已,而杜甫的《月夜》構思布局別具匠心,曲折有致,全詩無筆不曲,不直抒胸臆,卻情韻悠長,是曲筆運用到極致的典範之作。下面就此詩做壹淺析,領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月夜》詩是這樣寫的: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初期,叛軍逼進潼關,在唐玄宗天寶十五年(756)6月,杜甫把家屬送到白水縣舅舅家,接著又隨難民北逃,經過同家窪、華原、三川,輾轉到鄜州(今富縣)羌村住下,把妻小也寄居在此。他在《彭衙行》中用這樣的詩句來記述當時逃難的情形:“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盡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顏。參差谷鳥吟,不見遊子還。癡女饑隨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小兒強解事,故索苦李餐。壹旬半雷雨,泥濘相牽攀。既無禦雨備,徑滑衣又寒……”經歷了千辛萬苦,杜甫總算在鄜州羌村安了家,此時長安已失陷,玄宗逃蜀,杜甫只身投奔在靈武即位的唐肅宗,途中被叛軍俘獲,押回長安。在獄中寫下《月夜》這首詩。
僅從詩歌字面上其意思不難理解,大意是: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壹輪皎潔的明月,我在這看明月,妻子壹定壹個人在閨房中獨自望月:希望丈夫快點回來!遙遠在長安的我,也想起可愛的孩子們,他們太小了?還未懂得思念離家的父親呢!(我想像您在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