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憫農二首(其壹)》
唐代:李紳
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譯文:春天播種下壹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天下沒有壹塊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種田的農夫餓死。
2、《憫農二首(其二)》
唐代: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3、《山農詞》
唐代:張籍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
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
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
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譯文:老翁家貧住在山中,靠耕種三四畝山田為生,田畝少,賦稅多,沒有吃的。糧食送進官府的倉庫,最後腐爛變質,化為泥土,壹年到頭,家中只剩下鋤頭、犁耙靠在空房子裏面,只好叫兒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饑。
從長江西面來的富商的船中,成百上千的珠寶用斛來計量,就連船上養的狗也長年吃肉。
4、《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譯文:農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夜裏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黃。婦女們擔著竹籃盛的飯食,兒童手提壺裝的水,相互跟隨著到田間送飯,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他們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上烤曬著炎熱的陽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又見壹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右手拾著遺落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壹個破筐。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因為繳租納稅,家裏的田地都已賣光,只好拾些麥穗充填饑腸。
現在我有什麽功勞德行,卻不用從事農耕蠶桑。壹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想到這些內心感到慚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5、《蠶婦》
唐代:杜荀鶴
粉色全無饑色加,豈知人世有榮華。
年年道我蠶辛苦,底事渾身著苧麻。
譯文:我的臉蠟黃,沒有壹點光澤,哪知道人世間的什麽榮華富貴。年年都說我養蠶辛苦,為什麽身上穿的是苧麻做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