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中的桃園是河北省涿州市城區張飛莊後的桃園裏。
典故起源
劉焉出榜招募義兵,榜文行到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此時劉備年已二十八歲矣。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後壹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只見其中壹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勢如奔馬,玄德問其姓名。
其人曰:“某姓張名飛,世居涿郡,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親,姓劉,名備。今聞黃巾倡亂,有誌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壹大漢,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
玄德遂以己誌告之,雲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議大事。次日,於桃園中,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
擴展資料:
歷史影響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羅貫中把它放在《三國演義》第壹回用“宴桃園豪傑三結義”這樣的回目,來昭示劉備、關羽、張飛非血緣關系的三兄弟真情,這就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對桃園結義來壹番審慎的研究。
“桃園結義”之淵源現存所見講述“桃園結義”的成型故事,最早是元朝建安虞氏至治刊刻的《全相平話三國誌》。
真假考辨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大概在宋元之際就開始流傳了。在赫經《重建廟記》中,已經出現了“初,王(關羽)及車騎將軍飛與昭烈為友,約為兄弟”的說法。《關羽戲集》中也引用了元末詩人的詩句“桃園壹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弟與王”。
在歷史上,劉備、關羽和張飛到底是個什麽關系呢?
事實上,劉關張三人沒有桃園三結義。理由是:(1)正史沒有記述,《三國誌》、《資治通鑒》從未提及此事;(2)三人年齡大小,順序排列應是關劉張,而不是劉關張。
參考鏈接:桃園三結義-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