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出處:宋代王安石《明妃曲二首》
解析:王安石則極意刻畫明妃的愛國思鄉的純潔、深厚感情,並有意把這種感情與個人恩怨區別開來,尤為卓見。針對當時的社會背景,王安石歌頌明妃的不以恩怨易心,具有現實意義。
當時有些人誤解了他的用意,那是由於他用古文筆法寫詩,轉折很多,跳躍很大,而某些人又以政治偏見來看待王安石,甚至惡意羅織之故。清代蔡上翔在《王荊公年譜考略》中千方百計地替王安石辯解,但還未說得透徹。
2、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出處:清代曹雪芹的《五美吟·明妃》
解析:這首詩是《紅樓夢》中林黛玉惜“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的寄慨之作。出漢宮:指漢元帝遣王昭君和親事。《西京雜記》中說,漢元帝因後宮女子多,就叫畫工畫了像來,看圖召見。宮人都賄賂畫工,獨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畫得最壞,不得見漢元帝。
後來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臨行前才發現她最美,悔之不及,就把毛延壽等許多畫工都殺了。這個故事並不符合史實(王昭君是自願和親的),但流傳很廣。
3、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出處:唐代王維《西施詠》
解析:意思是原先她是越溪的壹個浣紗女,後來卻成了吳王宮裏的愛妃。王維以這首詩來借詠西施,以喻為人。《西施詠》取材於歷史人物,借古諷今。詩人借西施“朝賤夕貴”,而浣紗同伴中僅她壹人命運發生改變的經歷,悲嘆世態炎涼,抒發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感慨。
4、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出處:唐代李白《王昭君二首》
解析:漢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飄光流影照耀著明妃王昭君。壹日出嫁,登上玉關道,天涯壹去不復歸。漢月還可以從東海升起,明妃西嫁,沒有回歸之日。
燕支山天地凍寒,好將雪花當作鮮花,蛾眉憔悴埋沒胡沙之中。就因為生前沒有黃金,以至被畫工畫成為醜八怪,只有死後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嘆。
5、香徑長洲盡棘叢,奢雲艷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
出處:唐代陸龜蒙《吳宮懷古》
解析:通往長洲的香徑已經長滿了荊棘,當年吳王射獵的地方到處是荒丘蔓草。當年奢雲艷雨,紙醉金迷的吳宮如今已不再繁華,只有陣陣悲風在這廢墟故址徘徊。
吳王夫差在位期間所采取的壹切倒行逆施的舉措都足以使國家滅亡,這和西施並無關系,後宮佳麗如雲,壹個西施又怎麽能取代所有的後宮佳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