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大雪紛飛,天寒地凍的圖景;接著勾畫獨釣寒江的漁翁形象,借以表達詩人在遭受打擊之後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緒。
《江雪》唐代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壹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擴展資料:
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制藩鎮、維護國家統壹的政治措施。但由於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
賞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中的“千山”、“鳥”、“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物象,而是熔鑄了詩人的感情——不屈服於環境,傲然倔強,充滿主觀情緒意味的意象了。正是這些獨特的意象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孤憤、倔強的思想感情。詩歌的意象,是構成優美詩篇的基礎,也是讀者對詩的審美評價的依據。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到“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稱之為點面結合。指出壹點,隱括全面。
百度百科-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