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紀的,是被轟出中世紀的。
這句話來源於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話裏面的“轟”指的就是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出自清代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譯文是: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不顧生死。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
林則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出門壹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譯文為: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裏,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裏不要難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
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從今以後,我將遊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我能力低微而肩負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盡。壹再擔當重任,以我衰老之軀,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撐了。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不顧生死。豈能因禍而逃避,見福就趨附呢?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還是退隱不仕,當壹名成卒適宜。我開著玩笑,同老妻談起《東坡誌林》所記宋真宗召對楊樸和蘇東坡赴詔獄的故事,說妳不妨吟誦壹下“這回斷送老頭皮”那首詩來為我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