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山壹世界”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李 白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鷴並序 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鷴,蓋是家雞所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以其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尤難畜之,余生平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輒贈於我,唯求壹詩,聞之欣然,適會宿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裏,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賈 島 紀 湯 泉 維泉肇何代?開鑿同二儀。
五行分水火,厥用誰壹之?在卦得既濟,備象坎與離。下有風輪煽,上有雷車馳。
霞掀祝融井, *** 扶桑池。氣殊礜石厲,脈有靈砂滋。
驪山豈不好,玉環汙流脂!至今華清樹,空遺後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師。
壹濯三沐發,六鑿還希夷。伐毛返骨髓,發白令人黟。
十年走塵土,負我汗漫期。再來池上遊,觸熱三伏時。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詩。不見題詩人,令我長嘆咨!範成大 浮丘亭 知郡望黃山,有浮丘、容成峰,浮丘公、容成子之所遊也。
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碧城欄檻偃雙旌,笑挹浮丘為坐客。
巖扉無鎖晝長開,紫雲明滅多樓臺。雲中仙馭參差是,肯為使君乘興來?西昆巉絕不可至,東望蓬萊愁弱水。
誰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簾底。他年麟閣上清空,卻訪舊遊尋赤松。
我亦從公負丹鼎,來屬刂砂床汲湯井。龔自珍(清) 黃山銘 予幼有誌,欲遍覽皇朝輿地,銘頌其名山大川,甲乙期,滯淫古歙州,乃銘黃山。
我浮江南,乃禮黃嶽。秀吞閬風,高建杓角。
沈沈仙靈,浩浩巖壑。走其壹支,南東磅礴。
蒼松髯飛,丹砂飯熟。海起山中,雲乃海族。
雲聲濤起,軒後之樂。千詩南窮,百記徒作。
惜哉夏後,橇車未經。惜哉姬王,八駿未燈。
中原隔絕,版圖晦冥。矽升壁瘞,赧岱慚衡。
黃炎培(近現代) 蓮花峰絕頂 南條壹脈接仙霞,江浙平分兩水涯;讀書廿年想雲海,攀天今日上蓮花;巉坑俯極三千界,縹緲高承萬裏槎;第壹茲遊快心事,名山大好屬吾家。董必武(近現代) 由湯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 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
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倏忽陰晴異,逡巡起伏遷。
雲騰致雨氣,水瀉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傳。
坐觀瀑樓中對雨 晴望諸奇峰,雨看兩飛瀑。黃山當吾前,晴雨皆悅目。
陶行知 題黃山遊記 少年生長黃山邊,足跡未到黃山前。黃山之神如有靈,應已記過萬萬千。
我身未到黃山巔,我心已見黃山之尊嚴;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與結夢中緣。泰岱匡廬雖奇異,比我夢中黃山遠不及。
人生為壹大事來,丈夫誌在探新地。屈指三萬六千場,歸老黃山終有日。
此日終須到,此約今日立。黃山與我願毋違,看取方子之書助相憶。
老 舍 黃山小詩 天都奇偉海雲幽,蓮蕊蓮花高入秋。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賴少其 天都峰賦 若非大手筆,難畫黟山圖。雲來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夾風雨,壹點為天都。圖成神鬼泣,百嶽競狂呼。
籲嗟乎,余生八萬九千歲,始信高士巨眼識浮沈。劉海粟 題蓮花峰特寫 芙蓉削出疊穠華,七度攀登弄紫霞。
架壑有松皆翡翠,淩霄無石不蓮花。作《雲谷晴翠》歸途口占 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寧復在人間。
八五遊歷曾非夢,疑昔登臨未定山。有路籬雀飛不到,無知松柏老能閑。
要從何處尋丹嶂,莫使匆匆鹵莽還。始信峰畫松林 黃山多松林,此峰獨神秀。
天風撼翠濤,勁骨弄清瘦。守此歲寒姿,敢謂冰雪厚。
豈不懷棟梁,永養山中壽。黃山:山外春歸百花闌,山中四月春初度 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壹徑深。
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綠滿黃山夏更幽,清嵐往復壑間流。
登高快勝穿空箭,避暑涼生碎玉樓。出岫寒雲常步雨,藏風深谷早交秋。
長廊夜話無蚊擾,仙境蓬萊任遨遊 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 壑遠潭清水亦香,黃山縹緲惹仙藏。瓊林蕭瑟寒光紫,翠霧迷蒙瘦菊黃。
雁過高峰松礙翅,袁嘗野味果充腸。微丹落葉飄飄舞,碧幛晴空萬裏長 清人王國相有《黃山對雪》歌曰:“黃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
壹夜經天繪,豐姿別樣工。或為隋宮女,粉黛三千從;或為商山皓,須發皤然翁;蒼松不可辨,夭嬌成玉龍。
洞口杳無跡,壹片白雲封。豈是知微目,晶晶天都中?豈是六郎粉,灼灼蓮花容?彌天雲母帳,匝地水晶櫳。
怪哉黃山壹旦成白嶽,三十六峰太素宮 清人曹文值有“四月始知春,壹歲竟無夏 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黃山壹夜雪,渭水雁聲多。
李頎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雲陰帶殘日,悵別此何時。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
張仲素 宮中樂。
2. 關於黃山的古文或者古詩“壹山壹世界”“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李 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崔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俯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遺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風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渡,碧嶂盡睛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贈黃山胡公暉求白鷴並序聞黃山胡公有雙白鷴,蓋是家雞所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以其呼之,皆就掌取食,然此鳥耿介,尤難畜之,余生平酷好,竟莫能致,而胡公輒贈於我,唯求壹詩,聞之欣然,適會宿意,因援筆三叫,文不加點以贈。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鷴。
白鷴白如錦,白雪恥容顏。照影玉潭裏,刷毛琪樹間。
夜棲寒月靜,朝步落花閑。我願得此鳥,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輒贈,籠寄野人還。山中問答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賈 島紀 湯 泉維泉肇何代?開鑿同二儀。
五行分水火,厥用誰壹之?在卦得既濟,備象坎與離。下有風輪煽,上有雷車馳。
霞掀祝融井, *** 扶桑池。氣殊礜石厲,脈有靈砂滋。
驪山豈不好,玉環汙流脂!至今華清樹,空遺後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師。
壹濯三沐發,六鑿還希夷。伐毛返骨髓,發白令人黟。
十年走塵土,負我汗漫期。再來池上遊,觸熱三伏時。
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詩。不見題詩人,令我長嘆咨!範成大浮丘亭知郡望黃山,有浮丘、容成峰,浮丘公、容成子之所遊也。
黟山郁律神仙宅,三十六峰雷雨隔。碧城欄檻偃雙旌,笑挹浮丘為坐客。
巖扉無鎖晝長開,紫雲明滅多樓臺。雲中仙馭參差是,肯為使君乘興來?西昆巉絕不可至,東望蓬萊愁弱水。
誰知芳草遍天涯,玉京只在珠簾底。他年麟閣上清空,卻訪舊遊尋赤松。
我亦從公負丹鼎,來屬刂砂床汲湯井。龔自珍(清)黃山銘予幼有誌,欲遍覽皇朝輿地,銘頌其名山大川,甲乙期,滯淫古歙州,乃銘黃山。
我浮江南,乃禮黃嶽。秀吞閬風,高建杓角。
沈沈仙靈,浩浩巖壑。走其壹支,南東磅礴。
蒼松髯飛,丹砂飯熟。海起山中,雲乃海族。
雲聲濤起,軒後之樂。千詩南窮,百記徒作。
惜哉夏後,橇車未經。惜哉姬王,八駿未燈。
中原隔絕,版圖晦冥。矽升壁瘞,赧岱慚衡。
黃炎培(近現代)蓮花峰絕頂南條壹脈接仙霞,江浙平分兩水涯;讀書廿年想雲海,攀天今日上蓮花;巉坑俯極三千界,縹緲高承萬裏槎;第壹茲遊快心事,名山大好屬吾家。董必武(近現代)由湯池赴慈光寺途中望天都峰有感奇險天都著,遙觀亦有緣。
大雄無與並,蒼渾莫之先。倏忽陰晴異,逡巡起伏遷。
雲騰致雨氣,水瀉在山泉。偃蹇非松意,因人委婉傳。
坐觀瀑樓中對雨晴望諸奇峰,雨看兩飛瀑。黃山當吾前,晴雨皆悅目。
陶行知題黃山遊記少年生長黃山邊,足跡未到黃山前。黃山之神如有靈,應已記過萬萬千。
我身未到黃山巔,我心已見黃山之尊嚴;三十六峰似曾到,峰峰與結夢中緣。泰岱匡廬雖奇異,比我夢中黃山遠不及。
人生為壹大事來,丈夫誌在探新地。屈指三萬六千場,歸老黃山終有日。
此日終須到,此約今日立。黃山與我願毋違,看取方子之書助相憶。
老 舍黃山小詩天都奇偉海雲幽,蓮蕊蓮花高入秋。欲識黃山真面目,風華半在玉屏樓。
賴少其天都峰賦若非大手筆,難畫黟山圖。雲來天欲覆,日出地吐朱。
墨酣夾風雨,壹點為天都。圖成神鬼泣,百嶽競狂呼。
籲嗟乎,余生八萬九千歲,始信高士巨眼識浮沈。劉海粟題蓮花峰特寫芙蓉削出疊穠華,七度攀登弄紫霞。
架壑有松皆翡翠,淩霄無石不蓮花。作《雲谷晴翠》歸途口占七十二峰七度攀,此身寧復在人間。
八五遊歷曾非夢,疑昔登臨未定山。有路籬雀飛不到,無知松柏老能閑。
要從何處尋丹嶂,莫使匆匆鹵莽還。始信峰畫松林黃山多松林,此峰獨神秀。
天風撼翠濤,勁骨弄清瘦。守此歲寒姿,敢謂冰雪厚。
豈不懷棟梁,永養山中壽。黃山:山外春歸百花闌,山中四月春初度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壹徑深。
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綠滿黃山夏更幽,清嵐往復壑間流。
登高快勝穿空箭,避暑涼生碎玉樓。出岫寒雲常步雨,藏風深谷早交秋。
長廊夜話無蚊擾,仙境蓬萊任遨遊更有秋容寫不得,白雲碧漢映丹楓壑遠潭清水亦香,黃山縹緲惹仙藏。瓊林蕭瑟寒光紫,翠霧迷蒙瘦菊黃。
雁過高峰松礙翅,袁嘗野味果充腸。微丹落葉飄飄舞,碧幛晴空萬裏長清人王國相有《黃山對雪》歌曰:“黃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
壹夜經天繪,豐姿別樣工。或為隋宮女,粉黛三千從;或為商山皓,須發皤然翁;蒼松不可辨,夭嬌成玉龍。
洞口杳無跡,壹片白雲封。豈是知微目,晶晶天都中?豈是六郎粉,灼灼蓮花容?彌天雲母帳,匝地水晶櫳。
怪哉黃山壹旦成白嶽,三十六峰太素宮清人曹文值有“四月始知春,壹歲竟無夏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黃山壹夜雪,渭水雁聲多。
李頎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雲陰帶殘日,悵別此何時。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
張仲素 宮中樂五首 奇樹留寒翠。
3. 求古今名人寫黃山詩句古文,現代文李白遊黃山寫下“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古時王羲之感慨,嘆曰:“我卒當以樂死!” 遊山玩水之遊山,不得不到黃山。
清人曹文值 描寫黃山的詩句:“四月始知春,壹歲竟無夏” 鮑深有《祥符寺避暑》詩雲: “森森古木覆苔陰,四顧蒼山壹徑深。六月長廊不知暑,飛泉終日響潮音。”
清人王國相有《黃山對雪》歌曰: “黃山峰六六,面面青芙蓉。壹夜經天繪,豐姿別樣工。
或為隋宮女,粉黛三千從;或為商山皓,須發皤然翁;蒼松不可辨,夭嬌成玉龍。洞口杳無跡,壹片白雲封。
豈是知微目,晶晶天都中?豈是六郎粉,灼灼蓮花容?彌天雲母帳,匝地水晶櫳。怪哉黃山壹旦成白嶽,三十六峰太素宮”。
雜曲歌辭·宮中樂 張仲素 奇樹留寒翠,神池結夕波。黃山壹夜雪,渭水雁聲多。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李頎 雲陰帶殘日,悵別此何時。欲望黃山道,無由見所思。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制 武平壹 紫漢秦樓敞,黃山魯館開。簪裾分上席,歌舞列平臺。
馬既如龍至,人疑學鳳來。幸茲聯棣萼,何以接鄒枚。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送僧歸日本 貫休 焚香祝海靈,開眼夢中行。得達即便是,無生可作輕。
流黃山火著,碇石索雷鳴。想到夷王禮,還為上寺迎。
判道士黃山隱 皇甫大夫 道士黃山隱,輕人復重財。太山將比甑,東海只容杯。
綠綬藏雲帔,烏巾換鹿胎。黃泉六個鬼,今夜待君來。
送李億東歸 周賀 黃山遠隔秦樹,紫禁斜通渭城。別路青青柳發,前溪漠漠花生。
和風淡蕩歸客,落日殷勤早鶯。灞上金樽未飲,宴歌已有餘聲。
送李億東歸 溫庭筠 黃山遠隔秦樹,紫禁斜通渭城。別路青青柳弱,前溪漠漠苔生。
和風淡蕩歸客,落月殷勤早鶯。灞上金樽未飲,宴歌已有餘聲。
奉和幽山雨後應令 虞世南 肅城鄰上苑,黃山邇桂宮。雨歇連峰翠,煙開竟野通。
排虛翔戲鳥,跨水落長虹。日下林全暗,雲收嶺半空。
山泉鳴石澗,地籟響巖風。 南昌灘 武元衡 渠江明凈峽逶迤,船到名灘拽遲。
櫓窡動搖妨作夢,巴童指點笑吟詩。畬餘宿麥黃山腹,日背殘花白水湄。
物色可憐心莫限,此行都是獨行時。 寄劉校書 郭震 俗吏三年何足論,每將榮辱在朝昏。
才微易向風塵老,身賤難酬知己恩。禦苑殘鶯啼落日,黃山細雨濕歸軒。
回首漢家丞相府,昨來誰得掃重門。 奉和立春遊苑迎春應制 盧藏用 天遊龍輦駐城闉,上苑遲光晚更新。
瑤臺半入黃山路,玉檻傍臨玄霸津。梅香欲待歌前落,蘭氣先過酒上春。
幸預柏臺稱獻壽,願陪千畝及農晨。 奉和聖制春日幸望春宮應制 薛稷 九春風景足林泉,四面雲霞敞禦筵。
花鏤黃山繡作苑,草圖玄灞錦為川。飛觴競醉心回日,走馬爭先眼著鞭。
喜奉仙遊歸路遠,直言行樂不言旋。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雲裏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寄張學士洎 伍喬 不知何處好消憂,公退攜壺即上樓。
職事久參侯伯幕,夢魂長繞帝王州。黃山向晚盈軒翠,黟水含春繞檻流。
遙想玉堂多暇日,花時誰伴出城遊。 長安早春(壹作孟浩然詩) 張子容 開國維東井,城池起北辰。
鹹歌太平日,***樂建寅春。雪盡黃山樹,冰開黑水津。
草迎金埒馬,花伴玉樓人。鴻漸看無數,鶯歌聽欲頻。
何當桂枝擢,還及柳條新。 奉和聖制上巳於望春亭觀禊飲應制 王維 長樂青門外,宜春小苑東。
樓開萬井上,輦過百花中。畫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
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風。渭水明秦甸,黃山入漢宮。
君王來祓禊,灞浐亦朝宗。 宿鰕湖 李白 雞鳴發黃山,暝投鰕湖宿。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提攜采鉛客,結荷水邊沐。
半夜四天開,星河爛人目。明晨大樓去,岡隴多屈伏。
當與持斧翁,前溪伐雲木。 人日兼立春小園宴 蘇颋 黃山積高次,表裏望京邑。
白日最靈朝,登攀盡原隰。年灰律象動,陽氣開迎入。
煙靄長薄含,臨流小溪澀。賓朋莫我棄,詞賦當春立。
更與韶物期,不孤東園集。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盧照鄰 聞道上之回,詔蹕下蓬萊。中樞移北鬥,左轄去南臺。
黃山聞鳳笛,清蹕侍龍媒。曳日朱旗卷,參雲金障開。
朝參五城柳,夕宴柏梁杯。漢畤光如月,秦祠聽似雷。
寂寂蕓香閣,離思獨悠哉。 晚渡渭橋寄示京邑遊好 盧照鄰 我行背城闕,驅馬獨悠悠。
寥落百年事,裴回萬裏憂。途遙日向夕,時晚鬢將秋。
滔滔俯東逝,耿耿泣西浮。長虹掩釣浦,落雁下星洲。
草變黃山曲,花飛清渭流。迸水驚愁鷺,騰沙起狎鷗。
壹赴清泥道,空思玄灞遊。 迎春東郊 張濯 顓頊時初謝,句芒令復陳。
飛灰將應節,賓日已知春。考歷明三統,迎祥受萬人。
衣冠宵執玉,壇墠曉清塵。肅穆來東道,回環。
4.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遊黃山記清朝袁枚癸卯四月二日,余遊白小題:C 小題:B 小題:C小題:“參考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小題:C 逼;接近,走近。小題:B 而:均為連詞,表修飾關系。
人者;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氣/代詞,“……的人”;C.則;連詞,那麽/連詞,表轉折,卻;D、以:介詞,用/連詞,表目的,用來。小題: 體現了作者超凡朋俗的情懷”錯誤,與僧人的對答是體現了作者豁達、樂觀、開朗的性情。
小題:“參考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文癸卯四月二日,我遊覽了白嶽峰後,就在沐浴了黃山的溫泉。
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懸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訴我說:“從這裏開始,山路狹窄危險,連兜籠也容不下。妳自己步行太辛苦,幸虧當地有背慣了遊客的人,叫做‘海馬’,可以雇傭。”
便領了五六個健壯的人來,人人手裏拿著幾丈布。我自覺好笑,難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做了繈褓中的嬰兒了嗎? 開始時還想強撐著自己走,等到疲勞不堪時,就綁縛在“海馬”的背上,這樣壹半自己走壹半靠人背著攀登。
走到雲巢路斷了,只有踩著木梯子上去。只見萬座山峰直刺蒼穹,慈光寺已經落在鍋底了。
當晚到達文殊院,住了下來。天下著雨,非常冷,正午還要穿著厚皮衣烤火取暖。
雲氣直撲進屋,像要把房子奪去,壹會兒功夫,屋內壹片雲霧迷蒙,兩人對面坐著僅能聽到聲音,雲氣散後,步行到立雪臺,臺上有棵古松,根生長在東面,樹幹倒向西面,樹冠朝著南方,穿進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長出來, 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間是空的,所以樹幹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為壹體。 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長,樹幹有十圍粗,高度卻不到二尺。
其他松樹像這樣的很多,無法壹壹加以描述。晚上,雲氣更加稀薄,周圍的山峰像兒孫拜見長輩壹樣俯伏著。
第二天,從立雪臺左側轉彎走下來,經過百步雲梯,路又斷了,忽然見壹塊石頭像大鰲魚,張著巨口,不得已只好走進魚口中,穿過魚腹從魚背上出來,看到的又是壹番天地。登上丹臺,爬上光明頂,它和蓮花、天都兩座山峰,像鼎的三條腿壹樣高高地相互對峙,天風吹得人站立不住。
晚上到達獅林寺住宿。趁太陽未落,又登上始信峰。
始信峰有三座山峰,遠看好像只有兩座山峰相對聳立,近前看才見另壹座山峰躲在它們身後。始信峰既高又險,下面就是深不見底的溪谷。
我站在山頂,腳趾都露出二分在懸崖外邊。和尚擔心,用手拉住我。
我笑著說:“掉下去也不要緊。”和尚問道:“為什麽?”我說:“溪谷沒有底,那麽人掉下去也就沒有底,飄飄蕩蕩誰知道飄到哪裏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壹段時間內找到活的辦法。”
和尚笑了起來。第二天,攀登大小清涼臺,臺下的峰巒像筆,像箭,像筍,像竹林,像刀槍劍戟,像船上的桅桿,又像天帝開玩笑把武器庫中的武器儀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約有吃壹頓飯的功夫,像有壹匹白絹飄過來纏繞著樹木,僧人高興告訴我說:“這就是雲鋪海。”
開始時朦朦朧朧,像熔化的白銀,散開的棉團,過了很久渾然成了壹片。 青山全都露出壹點角尖,像壹大盤白油脂中有很多筍尖豎立的樣子,壹會兒雲氣散去,只見萬座山峰聚集聳立,又都恢復了原貌。
我坐在松頂,苦於太陽曬得厲害,忽然起了壹片雲彩為我遮蔽,才知道雲彩也有高下的區別,不全是壹模壹樣的。初九日,從天柱峰轉道下來,過白沙矼,到達雲谷,家裏的傭人們用轎子迎接我,這次***計步行五十多裏路,進山壹***七天。
5. 寫黃山的詩句古詩詞黃山絕妙神奇境,縈繞經年夢幻真;始信峰巔橫宇外,渡仙橋下亂雲湮;雙連松臂風姿秀,獨飲琴臺濁酒醇;人世靈應無此景,九霄日月可為鄰。——《登始信峰》
松翁挺立玉屏峰,頷首相邀似重逢;笑迎東西南北客,黃山深處覓仙蹤。——《黃山迎客松》
望客殷勤上雨臺,才逢君面又離開;熱情揮手由茲去,恭請明年又再來。——《黃山望客松》
千姿百態皮蓬境,變化無窮巧石奇;才見登梅鴉鵲跳,阿傾指路壹仙耆。——《皮蓬仙境》
顓頊時初謝,句芒令復陳。飛灰將應節,賓日已知春。考歷明三統,迎祥受萬人。衣冠宵執玉,壇墠曉清塵。肅穆來東道,回環拱北辰。仗前花待發,旗處柳疑新。雲斂黃山際,冰開素浐濱。聖朝多慶賞,希為薦沈淪。——張濯《迎春東郊》
我行背城闕,驅馬獨悠悠。寥落百年事,裴回萬裏憂。途遙日向夕,時晚鬢將秋。滔滔俯東逝,耿耿泣西浮。長虹掩釣浦,落雁下星洲。草變黃山曲,花飛清渭流。迸水驚愁鷺,騰沙起狎鷗。壹赴清泥道,空思玄灞遊。——盧照鄰《晚渡渭橋寄示京邑遊好》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雲裏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6. 關於黃山的詩句古詩詞《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唐·李白
昨夜誰為吳會吟,風生萬壑振空林。
龍驚不敢水中臥,猿嘯時聞巖下音。
我宿黃山碧溪月,聽之卻罷松間琴。
朝來果是滄洲逸,酤酒醍盤飯霜栗。
半酣更發江海聲,客愁頓向杯中失。
《同友人遊黃山》
明·湯賓尹
冒雨穿山羨未曾,息肩無寺寺無僧。
寬圍白浪身千葉,峭入青天手壹藤。
龍吼藥爐舂急杵,猿調茶鼎煮孤燈。
與君伸腳量峰磧,踏著雲光不記層。
《望黃山諸峰》
唐·釋島雲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壹千余。
浮丘處處留丹竈,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雲車。
7. 關於黃山的詩句古詩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四季皆勝景,唯有臘月景更佳。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采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宿黃山》年代:宋 作者:黃庭堅
平時遊此每雍容,掩袂今來對晚風。白首同歸人不見,黃山依舊月明中。
8. 寫黃山的詩句翠微峰
宋 無名氏
洞裏乾坤世莫知,時聞嘯鶴帶雲歸。
幾回洞口乘風立,欲挾飛仙入翠微。
山中問答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望黃山諸峰
唐 釋島雲
峰峰寒列簇芙蕖,靜想嵩陽秀不如。
峭拔雖傳三十六,參差何啻壹千余。
浮丘處處留丹竈,黃帝層層隱玉書。
終待登臨最高頂,便隨鸞鶴五雲車。
遊黃山
宋 焦炳炎
秀出雲霄壹杖探,諸峰高下護晴嵐。
丹成兔魄香生杵,影見龍津月在潭。
洞暖有花因七七,雲深無語住三三。
粥魚敲動山林典,合傍浮丘去結庵。
下面的更精煉:
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
黃山四季皆勝景,唯有臘月景更佳.
9. 描寫黃山的詩句 古詩壹、歙縣歲寒堂
宋丨蘇轍
檻外甘棠錦繡屏,長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過眼無多日,勁節淩寒盡此生。
暗長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氣尤清。
長官不用求琴譜,但聽風吹作弄聲。
二、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丨李白
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松。
仙人煉玉處,羽化留餘蹤。
亦聞溫伯雪,獨往今相逢。
采秀辭五嶽,攀巖歷萬重。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鳳吹我時來,雲車爾當整。
去去陵陽東,行行芳桂叢。
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
他日還相訪,乘橋躡彩虹。
三、遊黃山
宋丨朱彥
三十六峰高插天,瑤臺瓊宇貯神仙。
嵩陽若與黃山並,猶欠靈砂壹道泉。
四、《因公檄按遊黃山》
宋·吳黯
倏忽雲煙化杳冥,峰巒隨水入丹青。
地連藥鼎湯泉沸,山帶龍須草樹腥。
半壁絳霞幽洞邃,壹川寒雹古湫靈。
霓旌去後無消息,猶有仙韶動俗聽。
五、《題黃山》
明·方勉
杖黎得得入雲看,中有幽篁下有蘭。
百道飛泉鳴玉佩,千尋石柱架瓊巒。
隔林幢影招青鳥,出洞簫聲送彩鸞。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風景入琴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