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白居易飲酒

白居易飲酒

 壹般來說,不懂酒者,無詩;不好酒者,無好詩;不善於在酒中覓得詩魂詩魄者,詩人的想象翅膀,也難以高高飛翔起來。白居易將酒、詩、琴,視作“北窗三友”,可是,在他的詩集中,寫琴的詩,其實是屈指可數的,而寫酒的詩,卻比比皆是。他的全部詩歌中,至少有四分之壹,或五分之壹,與酒有關。我壹直思索,詩人對於酒的這壹份眷戀,這壹份陶醉,這壹份情有獨鐘,是否與《舊唐書》稱:“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新唐書》稱:“白居易字樂天,其先蓋太原人”的籍貫,有些什麽聯系?

 從古至今,山西是出好酒的省份,所謂“河東桑落酒,三晉多佳醪”,與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其豐沛富庶的天然資源,與其傳統風格的釀造技術,與其悠久的地域文化相輔相成。唐代的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列舉盛唐時期享譽域內的名酒時,河東桑落酒與劍南燒春並列。

 白居易飲過的桑落酒,當代人是很難再有此口福了,但近代中國,山西的酒,總是榜上有名。其實我之飲酒,不能滿觴,大有蘇東坡《題子明詩後》壹文中所說“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的意思。蕉葉,是壹種淺底酒杯,容量不大。我就是屬於這類願意喝壹點酒,但酒量有限,喝得不多,決非主力的酒友。可是我很願意在席間,在桌上,在小酒館裏,在只有壹把花生米,壹個搪瓷缸子,席地而坐,看朋友喝酒,聽朋友聊天。尤其喜歡西漢楊惲所作《報孫會宗書》,向往那“酒後耳熱,仰天撫缶而嗚嗚”的 *** ,期待能夠抒發出自己胸中塊壘的熱烈場面。

 1957年我當了“右派”後,發配去勞動改造的第壹站,就在貫穿豫西北和晉東南的鐵路新線工地上。河南這邊,山極高,極陡,極荒涼,山西那邊,地極幹,極旱,極貧瘠。那時,我勞累壹天以後,鐵路供應站賣的那種散酒,喝上兩口,放頭大睡,曾經是解乏兼之忘掉壹切屈辱痛苦的絕妙方劑。起初,瓶裝的山西名酒,還在貨架上放著,頗引得愛酒的我嘴饞。但打成右派,工資銳減,養家糊口,哪敢奢侈,也就只能遠遠看上壹眼,聊過酒癮而已。

 身在晉地而不飲晉酒,心中總有壹點欠缺的感覺。

 到了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物資供應漸顯匱乏之際,別說瓶酒,連散酒也難以為繼了。壹次偶然的機會,我也記不得是屬長治市管,還是歸長子縣管的兩地交界處的小鎮上,壹家已經沒有什麽貨品可賣,只擺放著牙膏、牙刷的供銷社裏,居然在貨櫃底下,我發現還放著壹瓶商標殘損的名酒。我傾囊倒篋,連硬幣都湊上,將這瓶酒拿到手。對著冬日的太陽,那瓊漿玉液的澄澈透明,當時,我的心真是醉了。

 將佳釀帶回到工棚,與我那些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工友們***享。冬天,晉東南的丘陵地帶,夜裏幹冷幹冷,寒號鳥叫得人心發怵,帳篷裏盡管生著爐子,也不免寒氣逼人。不過,這瓶酒,卻經過壹只只手握過來,透出溫馨,透出暖意,尤其後來打開瓶,酒香頃刻間將帳篷塞滿,那時,盡管酒未沾唇,我的這些工友們先就醉成壹片了。

 有人從炊事班討來壹些老腌鹹菜,蔓菁疙瘩,壹個個吃得那麽香,喝得那麽那麽美,成為壹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回味不盡的話題――不過只是壹瓶酒,卻能煥發出人們心頭的熱。

 他們知道那時的我是右派,也知道我曾經是作家,而且因為寫什麽小說,被打下來的。於是有人問,老李,妳不是說過好詩如好酒,好酒如好詩麽?妳不來上壹首?

 我壹楞,我還有詩嗎?我靈魂深處還能發掘出來壹星半點的詩意嗎?

 盡管我馬上想起來白居易的“唯當飲美酒,終日陶陶然”的詩句,可我卻“陶陶然”不起來,盡管那倒在杯子裏的酒,芬芳撲鼻,馨香無比,其味佳醇,其韻悠遠,但那種政治境況下的我,唯有愁腸百結,只剩滿腹悲愴,竟壹句詩也寫不出來。

 不過,我倒也並不遺憾,因為在那個年代裏,在那個寒冷的冬夜裏,那瓶使人們心頭熊熊燃起來的好酒,那壹張張把我當做朋友的臉,在我的全部記憶中,卻是最最難忘的壹首最好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