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嶽陽城下 / 泊嶽陽樓下
唐代:杜甫
江國逾千裏,山城僅百層。
岸風翻夕浪,舟雪灑寒燈。
留滯才難盡,艱危氣益增。
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
譯文:
南國的江河眾多,水程超過壹千。嶽陽城在巴陵山上,將近百層。湖岸的風翻起晚浪,舟外的雪飄落燈前。
留滯他鄉,有才無用,艱危時局,氣節彌堅。圖南之舉未可逆料,但鯤鵬變化是巨大的,將會飛向南天。
擴展資料:
此詩是杜甫晚年兵荒流離時乘舟從湖北初到嶽陽所作。黃鶴註:“當是大歷三年(768)冬深作。” 此時逢國破家衰的流亡之時,面臨危難,貧病交加。而即便如此,詩人仍不忘滿腔報國之心,臨危彌堅,不棄不餒,詩歌意境悲愴而宏偉有力。
整首詩歌以豪景與壯誌襯托出豪邁基調,又岸風夕浪,舟雪寒燈做起伏,及滯留,危難而轉圖南鯤鵬,意境起伏,富於節奏;承轉頓挫,鏗鏘有力;情景呼應,渾然無間。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