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桂花古詩詞賞析
王傳學
“八月桂花遍地開,九月桂花香千裏。”桂花是歷代文人雅士的喜愛之物,詩詞中常用的意象。流傳下來的許多吟詠桂花的古詩詞,都描繪和贊頌了桂花的陰柔之美和不凡品性。
早在《楚辭·九歌·湘君》中就有“桂櫂兮蘭枻,斲冰兮積雪”的詩句,將桂樹與蘭樹對舉,顯示船槳的高貴。
唐代詩人張九齡在《感遇》中說:
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而為佳節。
詩人贊美蘭葉、桂花的皎潔,並以此自喻,表明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潔人格。
唐代大詩人李白對桂花非常喜愛,他在《詠桂》中說:
世人種桃李,皆在金張門。
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
壹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
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
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
在詩中,詩人沒有直接贊美桂花的高潔不凡,而是通過描繪桃李的艷麗媚俗,更加形象、更富個性和更具魅力地襯托出了桂花的樸實無華。桂花不僅有詩人鐘情喜愛的淡雅馨香,還有超然質樸、與世無爭的天性。因此詩人植桂園中,既時時觀賞,又常常自勉。詩人托物言誌,抒發了自己潔身自好、蔑視權貴的可貴品格。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中寫道:
衙前有樂饌常精,宅內連池酒任傾。
自是官高無狎客,不論年長少歡情。
驪龍頷被探珠去,老蚌胚還應月生。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詩人告誡人們不要只羨慕春天裏桃花、李花開得繁華,更要看重秋天裏桂花開花結子的繁榮茂盛。詩人在春花與秋桂的對比中,表明自己不怕挫折、歷久彌堅的不屈品格。
劉禹錫的好友白居易對桂花更是情有獨鐘,寫了許多贊美桂花的詩:
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
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東城桂三首之三》)
有木名丹桂,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葉翦春雲綠。
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獨占小山幽,不容凡鳥宿。
(《有木》)
天臺嶺上淩霜樹,司馬廳前委地叢。
壹種不生明月裏,山中猶教勝塵中。
(《廳前桂》)
偃蹇月中桂,結根依青天。天風繞月起,吹子下人間。
飄零委何處,乃落匡廬山。生為石上桂,葉如剪碧鮮。
枝幹日長大,根亥日牢堅。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
廬山去鹹陽,道裏三四千。無人為移植,得入上林園。
不及紅花樹,長栽溫室前。
(《廬山桂》)
詩人贊美桂花是月中的仙樹,是“淩霜樹”,“風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四時香馥馥,花團夜雪明”,香氣濃郁,質地高潔。稱贊它“獨占小山幽,不容凡鳥宿”。為桂樹“不歸天上月,空老山中年”抱不平。曲折地表現了詩人誌向高潔,空有遠大抱負、不能施展的幽怨。
白居易在老年回憶江南生活時,還把“尋桂子”作為壹大樂事: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憶江南》)
嫦娥奔月和吳剛被罰月宮砍桂樹的神話傳說,讓詩人們浮想聯翩,桂樹常作為月中仙樹寫入詩中,成為美好形象的象征。
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寫道:
玉棵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八月十五在天竺寺桂樹下賞月,忽然有桂子隨風而落的情景:是夜,詩人在月下徘徊,忽然,壹顆桂子珊珊而落,可能還輕輕地打在詩人的頭上。他撿起來壹看,碧綠的桂子沾著露水,潤如翡翠。這更激起詩人的想象:嫦娥為何要奔月呢?吳剛為何要揮玉斧砍桂樹呢?……天庭上的事情誰能知曉,而這顆桂子應該是嫦娥投擲給人間的吧?她又想為人們傳達些什麽呢?全詩詠物以虛顯實,空靈含蓄,以中秋夜撿桂子引出中秋佳節賞月的情趣,有以小見大之妙。
南宋詩人楊萬裏在(《詠桂》)中熱情贊美桂花是天上的仙樹: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壹點,吹得滿山開。
詩人說,桂花樹不是人間的樹,而是從月宮移來的,因為它的香氣是發自天上,所以滿山遍野飄香。詩人用神話傳說的典故,盛贊桂花之香濃是來自天上的品種。表現了對桂花的喜愛之情。
南宋女詩人朱淑真對桂花贊賞有加,稱其為“天上人間物”:
彈壓西風擅眾芳,十分秋色為伊忙。
壹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
須知天上人間物,何稟清秋在壹時。
(《木犀》)
桂花也叫木犀。詩中寫迎立在西風之中的桂花讓其他的花都黯然失色,所有的秋光似乎都在為她忙碌。有壹枝桂花淡然的佇立在書房的窗前,室內的佳人與窗外的桂花都香氣襲人。月圓的時候恰好花開得正好,花開始敗落時月亮也開始變虧。要知道這本是天上才有的花,何必在意她只在清秋時分開放呢?詩人借桂花自喻,表明自己超然脫俗的心誌。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也對桂花十分推崇,她的《鷓鴣天》寫道: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壹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詠花之詞如詠梅、詠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首詩中將桂花推為“花中第壹流”,由此可見詞人對桂花評價之高。從另壹個方面來說,這首詞中的桂花也恰是詞人自身的寫照。這首詞與詞人其他詞風格不同之處在於全詞以議論入詞,托物抒懷,不像其他的詞重在描寫,藉描寫來抒情。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這十四字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前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後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桂有三種,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常生於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暗淡”、“輕黃”二詞,說明桂花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濃艷嬌媚的顏色取悅於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自有情懷疏淡,遠跡深山,唯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
以下轉入議論。“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壹流”,反映了詞人的審美觀,她認為品格的美、內在的美尤為重要。“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群花壹筆蕩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自是花中第壹流”為第壹層議論。“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為第二層議論。連詞人壹生酷愛的梅花在“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詞人頗為稱許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嘆弗如。接著又從節令上著眼,稱桂花為中秋時節的花中之冠。“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為第三層議論。傳說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在其列。詞人很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給遺漏了,實乃壹大遺恨。
這首詞以群花作襯,以梅、菊作比,展開三層立論,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對桂花的由衷贊美。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位,值得用心玩味。
古人有互贈桂花的美好風俗,杭州桂花天下聞名,大文豪蘇軾曾有《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詩作壹首:
月缺霜濃細蕊幹,此花元屬玉堂仙。
鷲峰子落驚前夜,蟾窟枝空記昔年。
破誡山僧憐耿介,練裙溪女鬥清妍。
願公采擷紉幽佩,莫遣孤芳老澗邊。
題中所說的“元素”乃杭州知府楊繪,時東坡為杭州通判,兩人過往甚密。杭州天竺山系佛教名山,也以桂香馳名。桂花盛開時有人采來若幹精品送給蘇軾,東坡又分贈壹半給元素。“此花元屬玉堂仙”,極贊天竺山桂花品質超群。“蟾窟枝空”亦即蟾宮折桂,詩中將月桂傳說與科場典故融為壹體,暗示元素當年登科之幸事,既表達了兩位鴻儒的君子之交,又借“折桂”贊美了桂花的瓊枝天香,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