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學與旅遊的融合,打造“良好的空間載體”

文學與旅遊的融合,打造“良好的空間載體”

“文旅融合”是今年中國文化和旅遊博覽會的主題,也是當前各地產業發展中的“熱詞”。文旅融合,前面加了“深度”,後面加了“品牌”。壹方面強調由外而內的有機融合,另壹方面強調由內而外的形象塑造,意味著文旅融合已經走過“初級階段”,進入融合的成熟階段。

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旅遊品牌,需要落實在壹個地方,需要有壹個“良好的空間載體”。文化與旅遊“由表及裏”的有機融合依賴於壹定的地域空間深度;“由內而外”的形象塑造也需要特定的地理空間來界定。因此,文學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需要構建“空間載體”的意識。

文旅融合形成“好的空間載體”,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壹種建構。壹些文化旅遊融合景區看似自然資質和歷史遺跡都不錯,但不代表可以不重視建設。以泰山為例,它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遺產,雄偉壯麗的景色,也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遺產。融合了禪宗、道教、佛教、書法、石雕等古代文化藝術。泰山可謂是文化旅遊的典型“標本”。即便如此,如今的泰山,作為文旅融合的“良好空間載體”,依然離不開建設。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百年戰亂,泰山很多地方成了光禿禿的山。郭沫若飛越泰山時,寫下了“鬥雲蒼蒼,我看是光禿禿”的詩句。後來,在泰山開展了壹場罕見的植樹造林運動,近萬名林業工人、農民、解放軍官兵、政府官員、學校師生進入深山造林。1961年,郭沫若重遊泰山,被這壹變化深深打動,寫下了“人造方駿桿,綠化山椒”的詩句。從“禿毛”到“青山椒”,這恰恰是人工建造的功德。而且今天遊客到泰山旅遊所需要的住宿、交通、吃喝玩樂等服務設施也是不斷建設和完善的結果。

但兩者都是施工,各有各的優勢。比如前幾年沿海建了壹個雕塑,裏面幾根鋼筋在拉壹個大鋼珠,網友戲稱為“拉蛋”,陷入了低俗的套路;無論是壽光打造的翡翠大白菜,還是怡園打造的紅蘋果雕塑,都特別“討喜”,體現了當地農業種植的特色。有些建設項目還是有爭議的,比如有些山區景區建架空索道和直梯。有人認為上山還有壹種選擇,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但也有人認為架空索道、直梯應該少建甚至少建,認為這是給山體自然景觀添加了“異物”,破壞了“純粹的自然”。

因此,建造壹艘“好的太空航母”並不容易。需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形成最佳方案。在文化旅遊的整合中,筆者認為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文化”和“自然風光”的比例要尊重歷史和現實。有些景點,如夫子廟、故宮,以文化遺產為主,自然風光占壹小部分;但是有壹些景點,主要是自然風光,人文風光占壹小部分;還有壹些景點有很多自然風光和文化元素,比如西湖。“文化”和“自然風光”的比例要尊重歷史和現實,不允許亂建,尤其是以自然風光為主的景區,更不允許新建建築占得先機。壹些原本湖光山色很美的自然景區,憑空建了壹座大佛寺,破壞了自然風貌。

第二,“文化”和“經濟因素”要各得其所。文化旅遊的融合離不開經濟因素,旅遊休閑必須是“吃喝住行”,但文化設施和經濟項目有各自的獨立性。有些文化古跡是不可復制的寶貴遺產,經濟項目必須讓位於文化設施。有的地方大型商場建在文化古跡旁邊,相互靠得太近,嘈雜擁擠,破壞了文化遺產安靜的“生存環境”。恢復它們是不可能的,也是得不償失的。

第三,在文化旅遊的整合中,“空間載體”與“周邊環境”要相互協調。文旅融合的“空間載體”永遠在大環境中,與周邊環境“融為壹體”。有的地方建古城,古城裏面的亭臺樓閣、水榭如畫。壹出古城,就渾身是油,臟兮兮的,讓遊客很不舒服。目前很多地方提出了“全域旅遊”的概念,註重全域環境的建設,註重景點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