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老師像蠟燭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意思是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比喻老師的無私奉獻。
出自:晚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雕謝的暮春時節。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擴展資料:
1、創作背景
李商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陽山學道。其間與玉陽山靈都觀女氏宋華陽相識相戀,但兩人的感情卻不能為外人明知。
因此他只能以詩記情,李商隱所寫的以《無題》為題的詩篇,大多是抒寫他們兩人之間的戀情詩。此詩即其中壹首。
2、賞析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全句是說,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
“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壹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深,但是終其壹生都將處於思念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
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至死靡它,壹輩子都要眷戀著;盡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這兩句裏,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
無望中仍要追求,因此這追求也著有悲觀色彩。這些感情,好象在無窮地循環,難以求其端緒;又仿佛組成壹個多面的立體,光從壹個角度是不能見其全貌的。詩人只用兩個比喻就圓滿地表現了如此復雜的心理狀態,表明他的聯想是很豐富的。
“春蠶”句首先是人的眷戀感情之纏綿同春蠶吐絲綿綿不盡之間的聯想,又從蠶吐絲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寫出了“到死絲方盡”,使這壹形象具有了多種比喻的意義。
“春蠶”就其表現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現的追求是無望的,卻又是不計希望之有無的,感情境界有差異,聯想也更為曲折。以蠟燭的燃燒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隱以前的南朝樂府中,也不少見。
“蠟炬成灰淚始幹”同樣是用蠟燭作比喻,卻不是單壹地以蠟淚比擬痛苦,而是還進壹步以“成灰始幹”反映痛苦的感情終生以隨,聯想比前人深微復雜得多,形象的底蘊也因此而豐富得多了。
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壹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
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詩中壹、三、四、五各句,都可以從李商隱以前的詩歌創作中發現相似的描寫。在前人創作的薰陶和啟發下,詩人有所繼承和借鑒。
但是他並沒有簡單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創造性,向前跨進了壹大步,把原來比較樸素的表現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動,用以反映更為豐富、深刻的思想感情。
實際上已經脫去舊的形跡,成為新的創造了。從這裏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