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二日,孝文帝頒布法令,禁止士族穿胡服,規定鮮卑人和其他北方少數民族壹律穿漢服,朝廷官員改穿漢官禦服。
2.太和十九年(495年)五月下旬,孝文帝從前線回到洛陽,不顧鞍馬上的疲勞,立即召集群臣商議禁絕胡言。六月,聖旨正式下達:“不許用北關語言與朝廷對話。若犯法,免官居。”?
3.孝文帝根據古代《李周》中的制度,上書除去長尺,報廢大桶,改重秤,並頒布全國。
4.太和十九年(495年)八月,洛陽金庸宮落成,詔令在洛陽建立郭子學堂、國子監和四所小學。9月,新京營修繕工程初步完成,平城、武文六宮全部遷至洛陽。
5.太和二十年(496年)正月,孝文帝下令將鮮卑復姓改為單音節漢姓。在聖旨中,他說:“從戴軍遷到洛陽的英雄的舊族的名字或復制品應該改變。”於是,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縣,改稱氏,大改稱,伊改稱叔,邱穆齡改稱穆,蔔六谷改稱魯,何賴改稱劉,何婁改稱婁,不介意余、魏池改稱魏,其余皆改,所向披靡。改姓後,鮮卑族的姓氏不是重復的、外來的,而是和漢族的姓氏壹模壹樣,鮮卑族在漢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步伐。
6.為了進壹步融合鹹漢民族,孝文帝還大力提倡鮮卑人與漢族通婚。他率先用、清河崔宗伯、滎陽鄭、太原、陜西的女兒充實後宮。在這六位公主中,除了鮮卑八大貴族之壹,戴軍郡的女兒穆明之外,其余都是中原有名的漢族文人。並親自為六兄弟的婚事聘請了漢族士大夫的女兒。
7.孝文帝還采用了魏晉時期的門第等級制,將鮮卑貴族中的姓氏劃分為宗族,並根據姓氏的等級授予不同的官職和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