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馬的詩詞(加鑒賞)

有關馬的詩詞(加鑒賞)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壹為別, 孤蓬萬裏征。

浮雲遊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這是壹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點出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而過。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確是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壹幅寥廓秀麗的圖景。

中間兩聯切題,寫離別的深情。頷聯“此地壹為別,孤蓬萬裏征”。此地壹別,離人就要象蓬草那樣隨風飛轉,到萬裏之外去了。此二句表達了對朋友飄泊生涯的深切關懷。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暢自然,不拘泥於對仗,別具壹格。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卻又寫得十分工整,“浮雲”對“落日”,“遊子意”對“故人情”。同時,詩人又巧妙地用“浮雲”、“落日”作比,來表明心意。天空中壹抹白雲,隨風飄浮,象征著友人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遠處壹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離開大地,隱喻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在這山明水秀、紅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別,特別令人留戀而感到難舍難分。這裏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聯兩句,情意更切。“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裏,終須壹別。“揮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那麽內心的感覺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這壹句出自《詩經·車攻》“蕭蕭馬鳴”。班馬,離群的馬。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詩句,著壹“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可謂鬼斧神工。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壹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作者簡介

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壹。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

解題:此詩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稱,是天寶二年(公元743年)李白在長安送朋友到四川時所寫的送別兼抒情詩。見說:唐代俗語,即“聽說”。蠶叢:蜀國的開國君王。蠶叢路:代稱入蜀的道路。山從人面起:人在棧道上走時,緊靠峭壁,山崖好像從人的臉側突兀而起。雲傍馬頭生:雲氣依傍著馬頭而上升翻騰。芳樹:開著香花的樹木。秦棧:由秦(今陜西省)入蜀的棧道。春流:春江水漲,江水奔流。或指流經成都的郫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升沈:進退升沈,即人在世間的遭遇和命運。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賣蔔為生。

全詩串講

聽說從這裏去蜀國的道路,崎嶇艱險自來就不易通行。

山崖從人的臉旁突兀而起,雲氣依傍著馬頭上升翻騰。

花樹籠罩從秦入川的棧道,春江碧水繞流蜀地的都城。

妳的進退升沈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詢問善蔔的君平。

言外之意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送別友人時親切叮囑:蜀道難行。以平緩語調說出,似好友間娓娓而談。真摯而懇切。“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山崖從緊靠臉的地方向上直沖雲端;騎著馬好像在騰雲駕霧。“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棧道壹邊懸空、壹邊靠峭壁,道旁沒有樹木。山上的花樹向下籠罩著棧道。春江奔流,環繞都市,山水互相映襯,風光旖旎。“升沈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李白知道朋友是入川去追求功名富貴的,因而臨別意味深長的告誡他:個人的官爵地位是命中的安排、早有定局,用不著去問象嚴君平那樣的善於蔔卦的人。用君平賣蔔的典故,婉轉的啟悟朋友不要過份沈迷於利祿之中。言語間深情凝聚、循循善誘,語短而情長。

此詩風格俊逸而清新,前人推為“五律正宗”。對仗兩聯,精工嚴整、富於變化。“且工麗中別有壹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

馬致遠

漁燈暗,客夢回。壹聲聲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萬裏,是離人幾行情淚。

賞析

賞析

〔賞析〕

遠離家鄉的遊子在孤舟之中被雨聲驚醒,知道自己已離家千裏,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盞昏暗的燈。夜雨燈光之中,遊子難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運,故鄉的親人,不禁落淚如雨,淚水和船外連綿不斷的雨水連在了壹起。因此,曲子取名“瀟湘夜雨”是對主客觀情景的統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