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1)譯文: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麽時候。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獨愴然而涕下。
(2)賞析:全詩以慷慨悲涼的基調,通過等幽州臺直接表達了詩人功業難就、空懷壯誌的悲憤和失意苦悶的情懷。
2、借景抒情:(杜牧《泊秦淮》)屬間接抒情的壹種,通過對實景的描寫來抒寫作者的感情。
如: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1)譯文:煙霧籠罩著水面,月光籠罩著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邊酒家。酒樓裏的人們還在尋歡作樂,那些賣笑的歌女渾然不知亡國之痛,隔江還唱《後庭花》。
(2)賞析:詩歌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所寫景並非晴朗的月夜、萬裏無雲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煙月,籠罩著寒水白沙。景色是那麽黯淡,氛圍是那麽冷寂,這就給後兩句寫作者的憂慮情緒增添了氣氛,加濃了色澤,兩者情景交融,渾然壹體。
3、托物言誌:屬間接抒情的壹種,托物言誌就是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於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如: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詠蟬》)
(1)譯文: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蟬兒棲身高處,聲音自然會傳得很遠,這並不是借助秋風的飛傳。
(2)賞析:詩歌中所描寫的蟬的形象是:蟬垂著觸須在枝頭吸飲清潔的露水,陣陣的蟬聲從稀疏的梧桐上傳出來。身居高處,叫聲自然傳的很遠,並非依靠風的力量。
而在詩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發的人生感懷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總是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地提高自身修養,因而美好的聲名自可遠揚,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噓。由此可見,寫蟬是依據,而抒懷言誌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寫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詩歌達到“物我合壹”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