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像帽子上的流蘇壹樣低垂,觸角吮吸著清澈的甘露,聲音從直直的舒朗樹的枝椏間傳播開來。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靠秋風。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的於世南,詩中表現了詩人高潔高尚的誌向。誌向的表達方式是:“聲高,不為秋風所動”。表達了作者對高捷清遠的性格和興趣的欣賞。
蟬
《蟬》是唐代詩人虞世南寫的壹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通過對蟬的體態、習性、居所、鳴唱的描寫,謳歌了蟬的崇高優雅和超凡的品德,暗示了他具有高尚的品格,不依靠某種外力也能成名,表達了對其內在品格的熱烈贊美和高度自信。
古人認為蟬棲於高樹,食風飲露,故視之為高貴的象征。這首詠物詩贊美蟬的同時,也以蟬為喻,勉勵自己。詩人抓住了蟬的聲音特點,巧妙的刻畫出來,表達了人要堅守遠大理想,嚴於律己,加強自身修養的道理。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