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靜坐佛前,又見蓮花開……

靜坐佛前,又見蓮花開……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心若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安之若素,但願余生隨遇而安;

花開見佛,明心見性

蓮花,又稱荷花,

它是佛國凈土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征物。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系,表現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

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佛國凈土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臺之上,以代表其清凈莊嚴;在寺廟裏,佛、菩薩的神像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註目凝思。

佛祖鐘情於蓮花是由於古印度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當時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註重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

佛教中的蓮花,代表壹種智慧的境界,即所謂“開悟”。

《無量壽軌》說:“是菩薩(觀音菩薩)作是思維,壹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凈世界不染煩惱。”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壹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恒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誌者應該努力修行,凈化自我,不受汙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凈無礙的境界。

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凈不染的境界。

佛教有“花開見佛性”之說,人有了蓮的心境,就出現了佛性。

信佛之人,必深愛蓮花,心若蓮花開,花開見佛祖。

壹念壹清凈,心是蓮花開

荷花,別名菡萏、水芙蓉。

自古以來,荷花都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喜愛,詠荷之佳作歷代皆有,上至《詩經》、《楚辭》,下至近當代詩人都有描寫荷花的詩句,從膾炙人口的“濯清漣而不妖”,到比較晦澀的“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廣泛的象征含義讓關於荷花的詩詞有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

月色朦朧,影中有形,水中有影,壹朵蓮靜觀天宇,遠離塵囂,是星沈荷池的古典;

入泥三分,出水三分,只把臨水的姿勢,淡泊成純潔的寫意,粉紅,嫩白,壹束寄香,淡淡的壹筆,從詩詞的意境中片片逸出。

“壹念壹清凈,心是蓮花開”

蓮花是佛前的青蓮,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只靜看清水壹脈脈地劃過如煙歲月,只願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壹朵清凈的蓮花,沈靜的眼,平和的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蓮花是堅貞純潔、高尚正直的人格象征,被稱作“花之君子”,在遠離世俗的淡泊中,獨守壹方,潔凈清明,將蓮花的品質和詩意濃縮成亙古的美麗,舒展開那份絕世的柔美。

“荷葉羅裙壹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蓮花是綠裙與綠葉的相融合,紅臉蛋與紅荷花相映襯,仿佛荷花與美人,已經合二為壹。

“龜遊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龜遊蓮葉上”似乎比“魚戲蓮葉間”,更呆萌有趣,再加上蘆花叢中綽約鳥影與啾啾鳥鳴,仿佛聽到了荷葉深處的采蓮少女悠揚的歌聲,美妙絕倫的畫面引人入勝。

倉央嘉措說:

我伸不出撫摸天空的雙手,

那麽便讓我足踏蓮花,

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回歸深海或者沒入塵沙。

我可以微笑著告訴佛祖,

告訴妳——

我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徜徉在蓮花的詩意中,凈手焚香,端坐案前,騰空心中所有的欲望,滿目水澤,壹縷輕煙縈繞眉眼,壹抹清風卷簾佛過,壹池荷香推窗而進,詩詞就是荷花,荷花就是生活。

以簡素筆墨感化於世間人心,以素心遍種蓮花於俗世圍屏

閉眼中是禪音裊裊的梵唱,心若止水,不喜不悲;

開闔處心中的蓮花已然盛開,佛在心中,明心見性。

有時候,我們都需要給自己的靈魂壹個修行的儀式,因為在這浮躁的生活中,我們已經丟掉了太多的儀式,包括善良的儀式,願每壹個善良的妳,都是佛前的壹朵蓮花,點亮那盞叫初心本善的長明燈,然後鄭重地許下壹個善良的心願,祈願我佛能以慈悲之心,督促我們都做壹個善良的人。

《千葉佛蓮》

蓮葉婉言 阿彌陀佛

四維虛空 佛光照遠

不生不滅 剎那間

明燈壹盞 佛光溫暖

自修自在 千葉佛蓮

佛蓮盛佛蓮 千葉托佛蓮

五樹六花繁 荷心緊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