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答謝中書書詩句的默寫 1.古詩文默寫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遊 望嶽 登嶽陽樓 魯山山行 渡荊門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登嶽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壹聲雞。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黃鶴樓 崔顥
昔 人 已 乘 黃 鶴 去,此 地 空 余 黃 鶴 樓。
黃 鶴 壹 去 不 復 返,白 雲 千 載 空 悠 悠。
晴 川 歷 歷 漢 陽 樹,芳 草 萋 萋 鸚 鵡 洲。
日 暮 鄉 關 何 處 是,煙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答謝中書書 名句
1、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賞析: 俊俏的山,直直聳立,有白雲輕繞;俊美的水,清澈見底,有魚兒嬉戲。溪水兩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絕倫:綠樹、青草、翠竹、紅花、藍天、白雲……四時不同、景色各異,五彩繽紛、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特別是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機盎然。這壹句是概括描寫,作者緊緊抓住江南景物的特點:高山、流雲、溪水、青林、翠竹……用白描的手法,稍加點染,便組成壹幅江南山川秀美圖。
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
賞析: 早晨,群山疊翠、清霧朦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這是壹天最美的開始。
山,陽光相擁,霧,緊緊依偎。 漫步崎嶇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巧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樂趣無限。
山是質樸的、獨特的,水是自然的、靈動的。多麽清凈的山水啊!壹如梵音自天際間飄來,頓時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
黃昏、夕陽,又是另壹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蕩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壹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壹起粼粼生輝;調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嬉戲,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漣漪,圈圈蕩漾到遠遠的岸邊。
獨處如此美景之中,自覺不自覺的融入了自然,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間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話,為何這般清幽、脫俗,不帶壹絲人間煙火。語言簡明、質樸、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擴展資料:
壹、白話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遊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裏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二、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後所作。
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
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答謝中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