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句
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食豬肉詩》雲:“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壹盌,飽得自家君莫管。”此是東坡以文滑稽耳。後讀《雲仙散錄》,載黃升日食鹿肉二斤,自晨煮至日影下西門,則曰“火候足”。乃知此老雖煮肉亦有故事,他可知矣。
故事
東坡肉的來歷
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壹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壹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壹件趣事。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 。
當時,老百姓贊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這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蘇東坡收到那麽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享才對,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塊塊,用他的烹調方法燒制,連酒壹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他的家人在燒制時,把"連酒壹起送"領會成"連酒壹起燒"結果燒制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贊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致,可口好吃。眾口贊揚,趣聞傳開,當時向蘇東坡求師就教的人中,除了來學書法的、學寫文章的外,也有人來學燒"東坡肉"。後農歷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制作東坡肉。相沿成俗,用來表示對甙的懷念之情。現在成為杭州壹道傳統名菜。樓外樓菜館效法他的方法烹制這個菜,供應於世,並在實踐中不斷改進,遂流傳至今。
東坡肉的做法
配料:豬五花肋肉1500克、蔥100克、白糖100克、紹酒250克、姜塊(拍松)50克、醬油150克。
制作方法:
1、將豬五花肋肉刮洗幹凈,切成10塊正方形的肉塊,放在沸水鍋內煮5分鐘取出洗凈。
2、取大砂鍋壹只,用竹箅子墊底,先鋪上蔥,放入姜塊,再將豬肉皮面朝下整齊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醬油、紹酒,最後加入蔥結,蓋上鍋蓋,用桃化紙圍封砂鍋邊縫,置旺火上,燒開後加蓋密封,用微火燜酥後,將近砂鍋端離火口,撇去油,將肉皮面朝上裝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蓋置於蒸籠內,用旺火蒸30分鐘至肉酥透即成。
註意:
1、 豬肉選以金華"兩頭烏"烏豬為佳。
2、 100克蔥其中50克打蔥結。
東坡肉的傳說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壹件好事。
西湖治理後,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澇也不愁旱了,這壹年又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得了個大豐收。老百姓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到過年時候,大家就擡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下很多豬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後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壹塊,將肉分送給他們過年。
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得好快活,這辰光又見蘇東坡差人送肉來,大家更高興: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誇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把他送來的豬肉叫做“東坡肉”。
那時,杭州有家大菜館,菜館老板見人們都誇說“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掛出牌子,也取名為“東坡肉”。
這只新菜壹出,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極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豬還不夠賣呢,別的菜館老板看得眼紅,也學著做起來,壹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了。後來,經過同得公認,就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的第壹道名菜。
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勢,朝廷中的那班奸臣本來就很恨他。這時見他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心裏更不舒服。他們當中有壹個禦史,就喬裝打扮,到杭州來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蘇東坡。
那禦史到杭州的頭壹天,在壹家館裏吃午飯。堂倌遞上菜單,請他點菜。他接到菜單壹看,頭壹樣就是“東坡肉”!他皺起眉頭,想了壹想,不覺高興得拍著桌子大叫:“我就要這頭壹道菜!”
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倒真是不錯,向堂倌壹打聽,知道“東坡肉”是同行公認的第壹道名菜,於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興沖沖地回京去了。
禦史回到京城,馬上就去見皇帝。他說:“皇上呀,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貪贓枉法,把惡事都做絕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說:“妳是怎麽知道的?可有什麽證據嗎?”
禦史就把那壹大叠油膩的菜單呈了上去。皇帝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他壹看菜單,就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掉職,遠遠地發配到海南去充軍。
蘇東坡被調職充軍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處,仍然象過去壹樣贊揚他。就這樣,“東坡肉”也壹代壹代地傳下來,直到今天,還是杭州的壹道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