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度國慶的對聯如下:
1、上聯:九州八方***迎十壹國慶展新顏下聯:五湖四海同慶六十華誕揚輝煌
2、上聯:國慶神州,氣壯山河歡盛典下聯:民央社稷,光輝日月喜中秋
3、上聯:聯合國慶,六十風雨同舟濟下聯:橄欖旗飄,千百民族攜手行
4、上聯:大展宏圖謳盛世,民安國泰譜新章下聯:金秋華夏赤旗揚,鼓樂齊鳴萬眾祥
5、上聯:紅旗招展九州畫下聯:駿牛奔騰萬裏春
6、上聯:五星旗紅映日月下聯:四季花放妝山河。
7、上聯:山明水秀百脈珍珠湧舊夢下聯:地傑人靈詞宗潄玉賦新篇
8、上聯:慶瑞賀祥,國慶瑞祥歡國慶下聯:聯朋串友,春聯朋友用春聯
9、上聯:國慶六旬,旗耀五星,百族和諧春萬裏下聯:歌吟十月,龍騰四海,九州昌盛業千秋
10、上聯:風雨兼程,舉目闌珊處,日月同耀國慶五十華誕下聯:骨肉連心,放眼秋色裏,手足***迎澳門百年回歸
對聯發展起源: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壹種對偶文學,壹說起源於桃符。另壹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
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壹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對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駢文與律詩是對聯的兩大直接源頭。對聯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古體詩、散文、詞曲等的特點。因而對聯所用句式,除了律詩句式、駢文句式外,還有古體詩句式、散文句式、仿詞曲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