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十九代》是郭德綱執導的奇幻喜劇片,由嶽雲鵬、吳京、吳秀波、井柏然、林誌玲、王寶強等主演,於2018年2月16日上映。
電影《祖宗十九代》
該片講述了立誌成為作家卻壹事無成的青年小貝,在經歷了壹趟奇幻之旅後重拾自信,勇敢面對人生的故事。那麽問題來了,祖宗十九代到底指的是那幾代呢?那又為何我們經常罵人罵道十八代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還得從壹個詛咒開始說起...
秦始皇爺爺的爺爺輩刻在石頭上壹段話: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實戮力同心,兩邦若壹。絆以婚姻,袗以齋盟。曰:葉萬子孫,毋相為不利。”
“而兼倍十八世之詛盟,率諸侯之兵以臨加我。”
翻譯成白話文大意就是說:
秦國的先君穆公與楚國的成王哥倆關系特別好,兩國關系緊密連成婚姻,結盟起誓永不侵犯。可後來楚懷王背叛了秦楚兩國十八代的詛咒盟誓,率領諸侯各國的軍隊進攻秦國,楚懷王他對不起自己的祖宗十八代。
後來
這個罵祖宗十八代的梗就流傳了下來...
有些刨根問底的小夥伴的問題來了,那麽究竟十八代到底是哪十八代呢?
所謂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員:
上序稱謂:生己者為父母,父之父為祖,祖父之父為曾祖,曾祖之父為高祖,高祖之父為天祖,天祖之父為烈祖,烈祖之父為太祖,太祖之父為遠祖,遠祖之父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遠、鼻。
下序稱謂:父之子為子,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晜(讀kun)孫,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雲孫,雲孫之子為耳孫。
即:子、孫、曾、玄、來、晜(kn)、仍、雲、耳。為了便於記憶,從上而下,我編了個五言口訣,且叫《稱謂歌》:鼻遠太烈天,高曾祖考已。子孫曾玄來,晜仍雲耳止。
那麽,古人規定這些稱謂又是什麽意思呢?
鼻祖,指得姓始祖。古人認為:“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在這裏,“鼻”實指“第壹”、“首創者”,即“無中生有”。後來引申為各種文化流派、行業、手技、事業的創始人都稱為“鼻祖”。
遠祖,指很遙遠的祖宗。與自己相隔很遠很遠,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稱悠遠之祖為遠祖。
太祖,指相隔太遠的祖宗。太,古時與“大”相通,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故太祖是指過於遙遠的祖宗。
烈祖,指列傳之祖。烈,古通“列”,列舉、列位。是指依序往下排列的祖宗比太祖又要近壹些了。
天祖,指比較遠的祖宗。天的本義為“頭”,頭部是在身體之上的,天也是在地之上的,所以天祖就是指比較往上、比較靠前的祖宗。
高祖,指隔了壹段距離(代數)的祖宗。高,本義指樓臺的高大形狀。樓臺比平地高,但不是很高。故古人規定在列祖列宗中,以壹定的、相隔不是太遠的祖宗為高祖。
曾祖,指與自己中間隔兩代的祖宗。曾,古同“增”,指增加,在“祖”之上增加壹代。
就是“增(曾)祖”了。曾,古又同“層”,指重疊。“祖”上再加壹層,便是“重祖”,即曾祖了。
祖,指與自己中間隔壹代的祖宗。祖字由“示”“且”二部分組成,“示”指“先人”,“且”本形為“男根”,本義為“生育”,引申義為“增加人口”、“增加幫手”、“增加力量”,壹般用為“加力”“給力”。
“示”與“且”聯合起來表示“給我們子孫力量的先人”。給子孫力量的主要表現就是:給子孫以眾多的堂兄弟或族人。壹旦有事,這些親戚就會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伸出援手。同壹個祖宗的堂兄弟姐妹就多了,是有“援手”力量的。
考,指父親。考的本義為“老”,指年紀大的老人。在甲骨文、金文中,考字均象僂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狀,引申為專指父親,後多指已去世的父親:先考,如喪考妣。
己,指自己、本人。己在甲骨文中象繩曲之形。“己”是古“紀”字,假借作“自己”用,本義:是指絲的頭緒,用以纏束絲。借“纏束”之義,謂約束己身而為“己”。
子,指兒子,自己下壹代,湘方言叫“崽”。子是壹個象形字,在甲骨文中象小兒在繈褓中,有頭、身、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本義指嬰兒。又,子是地支的第壹位,子醜寅卯,喻意子孫有條不紊、層出不窮地繁衍下去。所以古人把“子”作為自己的下壹代排列。
孫,指兒子的兒子。孫字是由“子”和“系”兩部分構成,其本意是壹種人與人之間的血緣關系,即子之子。
曾孫,指與自己中間隔兩代的孫子。曾,古同“增”,“曾孫”就是指在孫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壹代,謂之“增(曾)孫”。
玄孫,指與自己中間隔三代的孫子。玄字的本意是搓線、編草繩,最後那壹點就是新續的草。基於這個本意,玄字衍生出二層意思:壹是變化,而且是有規律的無窮變化。二是很遠,看不到結果。所以古人用玄來指代第三代孫的稱謂,喻意是永無窮盡。
來孫,指與自己中間隔四代的孫子。古人的壽命不是很長,七十歲就是“古來稀”了。所以第四代孫往往自己親眼看不到,屬於“未來之孫”了。
晜孫,指與自己中間隔五代的孫子。晜(kn音昆)古代同“昆”,現在通作昆。《爾雅釋親》:“父之晜弟。又,來孫之子為晜孫。註:晜,後也。”
仍孫,指與自己中間隔六代的孫子。“仍”有因襲、沿襲之意,仍孫是指沿襲、壹脈相承下來的孫輩之意。
雲孫,指與自己中間隔七代的孫子。雲,指雲朵、雲霧,雲霧在天空中很飄渺。雲孫就是借雲霧的形態,說到了第七代孫已經感到很飄渺、很遙遠了。
耳孫,指與自己中間隔八代的孫子。這個第八以後的孫子比雲孫更遙遠,遠到只能有所耳聞了。
在中國歷史上,帝王常說的“九族”稱謂是比較統壹的,即“高、曾、祖、考、己、子、孫、曾、玄”。至於“祖宗十八代”的稱謂,各個時代卻略有不同,到了東漢的《爾雅釋親》中才基本定型。
代代視角: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都有濃濃的尋根情結,所以族系淵源的重要性不可替代。壹般家譜中記載了很多先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奉獻精神等,這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奮鬥的結晶,對建設現代文明有重要的激勵、訓誡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