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晚》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不學空門不學仙,端居胸次自超然。
絳人甲子君休問,新歲吾兒本命年。
《致仕後即事》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清靜全勝欲界天,逍遙不減地行仙。
眾中莫怪人嫌老,十五年前本命年。
《丁亥生日紀事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千世謀生百念捐,窮空肯復受人憐。
九還未悟長生訣,七袠初開本命年。
寡欲自來甘淡薄,忘機時或放狂顛。
歸舟已辦賫糧絕,猶欲經營買鶴錢。
2.描寫“本命年”的詩句有哪些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含義:山上有樹木,而樹上有樹枝,(這人人都知道), 可是我這麽喜歡妳啊,妳卻不知。2、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含義: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妳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3、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含義:兩人壹生壹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
4、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含義: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
5、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含義:小巧精致的骰子上嵌入那意喻相思的紅豆,相思入骨妳是否知道?6、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 含義:只希望妳的心思像我的意念壹樣, 就壹定不會辜負這互相思念的心意。 7、願得壹心人,白頭不相離。
——卓文君《白頭吟》 含義:滿以為嫁了壹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8、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含義:生下來以後還不會相思,才剛剛懂了什麽是相思,卻深受著相思之苦。9、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佚名《上邪》 含義:除非凜凜寒冬雷聲翻滾,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紛飛,除非天地相交聚合連接,直到這樣的事情全都發生時,我才敢將對妳的情意拋棄決絕!10、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 / 秋風詞》含義: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
11、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含義: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12、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含義: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癡絕,這淒淒別恨不關涉——樓頭的清風,中天的明月。
1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 含義: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麽,竟會令這兩只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14、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李清照《壹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含義: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壹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
15、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擊鼓》含義:拉著妳的手,和妳壹起老去。
以下是部分作者的簡介:李商隱: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晚唐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輩遷滎陽(今河南滎陽市)。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李商隱登進士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弘農尉等職。
因卷入“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而備受排擠,壹生困頓不得誌。唐宣宗大中末年(約858年),李商隱在鄭縣病故,死後葬於祖籍懷州雍店(今沁陽山王莊鎮)之東原的清化北山下。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壹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
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
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註》。
3.致自己本命年的唯美句子寫給本命年的自己,壹切都來得及 人生說白了,能有幾個本命年? 第壹個本命年的時候,懵懵懂懂,那年小升初,只記得去到了自己心儀的學校,那個時候以為只要按著父母的要求就可以幸福。
而到了24歲這個年紀,人往往會想開很多事情,也會有很多的不甘心。24歲,已經不再是21、2歲可以隨意揮霍的青春,不甘心放手青春,但是卻又不得不承認,自己離30歲也沒有當年想象的那般遙遠了。
這世界太快,來不及眨眼,很多事情就呼嘯而過,很多機會抓不住,可能就永遠的過去了。 36歲,我會是個什麽樣子?會不會正在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 人生不過幾十年,能經歷的本命年也不過是個位數,怎又能委屈了自己,去過根本不想過的生活,去做並不是自己的自己。
我們總是把夢想拿起來,又放下 記得有壹句話說的很好,我壹直都記得:我們終其壹生所追求的,不過是童年夢想的缺失。的確,二十幾年來,我壹直都在現實和夢想之間掙紮著,卻始終都沒有堅定過立場。
每壹個討厭的當下,都 會讓我想起無數個不曾努力過的曾經。 父親是壹個固執保守的人,他覺得人就應該做壹份穩定的工作壹直到老,然後退休了還要繼續工作,為社會貢獻余熱;跟大部分同齡人的父母類似,他不是很懂得享受生活。
還好母親是壹個善解人意的人,鼓勵我的夢想,帶著我去探索這個世界,教會我獨立,教會我生活,啟發我的夢想。 可我總是被這兩者撕扯,壹面要順從父親,去念他給我選的大學和專業,去他覺得很好的單位工作,壹路迷失著自我;壹面又有自己的小世界,去創造、去體驗,去結交、去改變…壹面被逼著念理科,很吃力,卻要自我催眠、努力堅持;壹面卻對文學和藝術癡心不改… 已經不記得有多少次了,下定決心要為了夢想而努力,可是卻壹次又壹次的敗給了現實。
最後才明白,其實並不是敗給了現實,是敗給了自己,敗給了自己所做的選擇。 20歲生日的期許 20歲生日那天夜裏,我跟自己說,給自己十年的時間,壹定要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那個時候的自己,現在看來,就是壹個不諳世事的孩子,不曾與真正的現實和社會針鋒相對過,不曾安安分分腳踏實地的拼過熬過,就異想天開的等著那個理想中的生活降臨。 21歲,陰差陽錯的跟壹個不是自己真心喜歡的那個男生在壹起了,很虐心的壹段故事。
以為有了依靠就可以幸福,就可以從此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真是不巧,那時懦弱的自己,任憑命運的擺布,壹錯再錯。
以為他懂我的夢想,兩個人可以壹起努力,可是卻總是感覺缺失了什麽。 22歲,早已名存實亡的感情宣告結束,其實他不知道,我早就知道他劈腿。
但又能怪得了誰呢,都是自己的選擇,痛過了,熬過了,長大了,才是最值得的。那段感情雖然沒有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但是的確教會我很多。
壹個人重新爬起來,找回自己。 23歲,工作啦,可是不喜歡,硬著頭皮做事,發現自己開始“臉盲”起來。
或許是心思不在,所以見過的人都記不住吧。工作的第壹年,交了很多好朋友,跟他們玩,聽他們的故事。
24歲,工作兩年了,迷茫、不知所措、半推半就,竟也就這樣過了兩年。 每壹年都有成長,只是跟我想要的不壹樣,或許,這就是在積累吧,積累生命的力量。
不要把夢想告訴別人,妳的夢想,他們怎會懂那種激動 我這個人總是三分鐘熱血,所以上學的時候,總是喜歡跟好朋友講自己的夢想,自己講的很激動,別人也只是跟我說“那就要加油啦”之類的。可是真的是壹事無成,年紀越大越會因為不曾真正的努力過而感覺到沮喪。
後來越來越明白,夢想是自己的,何必跟不懂的人去說。他們不懂妳憧憬時的渴望和獲得階段性成就時的激動,他們不懂妳可以為了夢想白天工作晚上努力的動力來自哪裏,他們不懂妳含蓄微笑拒絕解釋的內心獨白… 想要的,就自己去爭取;想做的,就自己去努力。
不是為了別人的羨慕,只是為了做自己。 忘了初心的擰巴孩子 在現在的單位工作兩年了,回頭想想,上天讓我繞這麽個彎路,的確是有他的用意。
兩年來,平均每年要出差100多天,經常要壹個女孩子自己驅車十幾個小時趕去外省的工地上處理問題,面對難纏業主的刁難,跟色瞇瞇的施工方鬥智鬥勇。 打工作電話的時間遠比打給家人的多,平均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不喜歡也不在行,跟其他同事比,的確是很缺乏理科的思想~ 今年六月份,生了壹場大病,終於不再顧忌boss是否壓榨我們,請病假要扣壹半的獎金;也不再顧忌我們是否應該乖乖的俯首稱臣。
最後請了半個月的病假,在家休養,同時也借著這個機會找了很多好朋友聊天。起初只是想在這個壓抑的工作之外找到壹個情緒的出口,但卻迎來了意外收獲。
壹個好朋友她跟我很像,她說,壹定要關照自己的內心,我們這種人,遲早是要飛走的,要去找到那個真正能餵飽妳靈魂的東西。 當時,真的是壹語點醒夢中人,我突然想到了兩年前的自己,那個時候跟單位簽了5年的合同,簽合同那天自己在心裏對自己說過,5年後我壹定會離開這裏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可是世事無常,現實的撲面而來,給我的幻想以重重的壹擊。每天加班。
4.本命年的回想 句子的賞析片段壹 臘月初壹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壹鍋又壹鍋,壹捆捆柴禾捅進竈膛裏,土炕燙得能烙餅。
玉米粒兒在拌著熱沙子的鐵鍋裏畢剝畢剝響;我奶奶手拿著鍋鏟,口中念念有詞:“臘月初壹蹦壹蹦,孩子大人不生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兒炒熟了,裝在簸箕裏,到院裏晾脆,然後端進屋來,壹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
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燒糊了的鍋巴泡出的化食湯。賞析 這段文字描繪臘月初壹晚上炒年貨的情景,渲染了壹種熱烈火爆、團圓和樂的幸福氣氛。
寫奶奶,先輔之以膛竈柴火熊熊,土炕滾滾燙燙,鐵鍋畢剝作響的側面描寫;再繼之以奶奶手拿鍋鏟,翻動不已,口中念念有詞,虔敬有加的正面描寫,既見出奶奶的勤勞能幹、慈祥和藹,又顯現人們祈求健康,渴盼幸福的美好心願。壹位須發斑白、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臉上寫滿了虔誠的祝福,寫滿幸福的微笑。
她真是我們中國人的奶奶啊!寫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寥寥八字,寫活了大家的無拘無束和開心快樂,讀來真有“口舌生香,嘴角流涎”之感,更容易喚起人們“兄弟姐妹是壹家”的親情聯想。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只有逢年過節這樣的日子,人們才能圍桌而坐,大吃大嚼;花生、瓜子、玉米花,地道本色,平凡普通,決非大魚大肉,更非山珍海味,可是,人們吃得有滋有味,心花怒放。
這些勤勞樸實的人們,他們吃的是“快樂”!寫自己,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湯化熱,止痛解渴;這是大吃大嚼,“貪得無厭”,也是愛之愈深,痛之愈徹。作者的欲罷不能,哭笑不得,給我們留下了詼諧風趣的印象,我們也明白:是勞動的“美味佳肴”點綴了我們的生活,是過年的合家團聚賜予了我們希望。
壹個場面,眾多人物,有點有面,有主有次,***同演奏了壹曲無伴奏多聲部歡樂頌。片段二 喝過臘八粥,年味兒更濃重。
賣糖葫蘆的小販穿梭來往,竹筒裏抽簽子,中了彩贏得的糖葫蘆吃著最甜。賣掛落棗兒的涿州小販,把剔核曬幹的老虎眼棗兒串成壹圈,套在脖子上轉著吃。
賣糖瓜和關東糖的小販,吆喝叫賣,此起彼伏,自賣自誇。賞析 過年的熱鬧、歡快,有小販們的壹份功勞。
妳瞧,劉紹棠筆下的賣糖果的小販,走街串巷,來往穿梭,使出各自的絕招,誘發大人、小孩的好奇心和購買欲,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賣冰糖葫蘆的,故弄玄虛,搞“有獎”刺激,惹得人們心急手癢,眼熱嘴饞,當然“最甜”的糖葫蘆還數“快樂”牌的。
賣掛落棗兒的,串棗成圈,圍脖而轉,邊轉邊吃,邊吃邊賣。此種吃賣,別致新穎,讓人飽眼福,流口水,甜心頭,真乃活色生香的流動廣告呀!賣糖瓜的,放開喉嚨,扯著嗓子,吆喝叫賣,自賣自誇,使妳不得不回首側目,另眼相看。
劉紹棠毫發逼真的觀察,情趣飽滿的敘述和怦然心動的感受讓我們體驗到了通州運河逢年過節的不壹樣的風情和不壹樣的快樂。這些質樸本色,活靈活現的文字也啟示我們:觀察是壹種發現,表達是壹種快樂,分享是壹種幸福。
片段三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香燭紙馬送竈王爺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竈王爺的神像揭下來,火化之前,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竈王爺的嘴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賞析 “送竈王爺上天”的民俗描寫很容易喚起我們似曾相識的童年記憶,我們感到真切、風趣,我們感到輕松、愉快。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是壹種愚昧迷信、落後守舊的行為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否定其中蘊含的人民展望未來,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真誠心願,而且,這種儀式嚴肅之中溢滿快樂,隨意當中飽含正經,它牽連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它積澱了我們的觀念和思想,它不再是壹個普普通通的民俗習慣,它成了我們漂泊不定的現代人的壹個心靈情結。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無論文明怎樣進步,也無論我們家在何方,我們心中永遠有壹個不變的心願:明天更美好!片段四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聲之後才能鍋裏下餃子,院子裏放鞭炮,門框上貼對聯,小孩子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要賞壓歲錢,男孩子可以外出,踩著芝麻稭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壓歲錢裝滿荷包。天麻麻亮,左鄰右舍拜年的人已經敲門。
開門相見七嘴八舌地嚷嚷著:“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時串百家門,正月初壹要給百家拜年。出左鄰入右舍,走東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門各戶拜了個遍,這時我才覺得得到了公認,我又長了壹歲。
賞析 這段文字敘述了兩件事,討壓歲錢和拜新年。雖然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習俗,但其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討壓歲錢有兩個環節,壹是小孩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才給壓歲錢。這裏體現了小孩對老人的尊重和感恩,祝福和孝敬,亦可看出老人對小孩的關心和期望,老小之間,尊老愛幼,和樂相處,洋溢著濃濃的家庭親情。
二是男孩子可以外出,“踩著芝麻稭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討壓歲錢。親支近脈,走家串戶,這是家族親情的生動寫照。
不過,只有男孩可以出去,這又暗示了舊時代農村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的不平等現實,讓人在喜慶之余多了。
5.本命年的回想 句子的賞析片段壹 臘月初壹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壹鍋又壹鍋,壹捆捆柴禾捅進竈膛裏,土炕燙得能烙餅。
玉米粒兒在拌著熱沙子的鐵鍋裏畢剝畢剝響;我奶奶手拿著鍋鏟,口中念念有詞:“臘月初壹蹦壹蹦,孩子大人不生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兒炒熟了,裝在簸箕裏,到院裏晾脆,然後端進屋來,壹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
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燒糊了的鍋巴泡出的化食湯。賞析 這段文字描繪臘月初壹晚上炒年貨的情景,渲染了壹種熱烈火爆、團圓和樂的幸福氣氛。
寫奶奶,先輔之以膛竈柴火熊熊,土炕滾滾燙燙,鐵鍋畢剝作響的側面描寫;再繼之以奶奶手拿鍋鏟,翻動不已,口中念念有詞,虔敬有加的正面描寫,既見出奶奶的勤勞能幹、慈祥和藹,又顯現人們祈求健康,渴盼幸福的美好心願。壹位須發斑白、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臉上寫滿了虔誠的祝福,寫滿幸福的微笑。
她真是我們中國人的奶奶啊!寫家人,“團團圍坐,大吃大嚼”,寥寥八字,寫活了大家的無拘無束和開心快樂,讀來真有“口舌生香,嘴角流涎”之感,更容易喚起人們“兄弟姐妹是壹家”的親情聯想。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只有逢年過節這樣的日子,人們才能圍桌而坐,大吃大嚼;花生、瓜子、玉米花,地道本色,平凡普通,決非大魚大肉,更非山珍海味,可是,人們吃得有滋有味,心花怒放。
這些勤勞樸實的人們,他們吃的是“快樂”!寫自己,吃得“食火上升,口舌生瘡”,只得喝湯化熱,止痛解渴;這是大吃大嚼,“貪得無厭”,也是愛之愈深,痛之愈徹。作者的欲罷不能,哭笑不得,給我們留下了詼諧風趣的印象,我們也明白:是勞動的“美味佳肴”點綴了我們的生活,是過年的合家團聚賜予了我們希望。
壹個場面,眾多人物,有點有面,有主有次,***同演奏了壹曲無伴奏多聲部歡樂頌。片段二 喝過臘八粥,年味兒更濃重。
賣糖葫蘆的小販穿梭來往,竹筒裏抽簽子,中了彩贏得的糖葫蘆吃著最甜。賣掛落棗兒的涿州小販,把剔核曬幹的老虎眼棗兒串成壹圈,套在脖子上轉著吃。
賣糖瓜和關東糖的小販,吆喝叫賣,此起彼伏,自賣自誇。賞析 過年的熱鬧、歡快,有小販們的壹份功勞。
妳瞧,劉紹棠筆下的賣糖果的小販,走街串巷,來往穿梭,使出各自的絕招,誘發大人、小孩的好奇心和購買欲,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賣冰糖葫蘆的,故弄玄虛,搞“有獎”刺激,惹得人們心急手癢,眼熱嘴饞,當然“最甜”的糖葫蘆還數“快樂”牌的。
賣掛落棗兒的,串棗成圈,圍脖而轉,邊轉邊吃,邊吃邊賣。此種吃賣,別致新穎,讓人飽眼福,流口水,甜心頭,真乃活色生香的流動廣告呀!賣糖瓜的,放開喉嚨,扯著嗓子,吆喝叫賣,自賣自誇,使妳不得不回首側目,另眼相看。
劉紹棠毫發逼真的觀察,情趣飽滿的敘述和怦然心動的感受讓我們體驗到了通州運河逢年過節的不壹樣的風情和不壹樣的快樂。這些質樸本色,活靈活現的文字也啟示我們:觀察是壹種發現,表達是壹種快樂,分享是壹種幸福。
片段三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香燭紙馬送竈王爺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竈王爺的神像揭下來,火化之前,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粘兒,抹在竈王爺的嘴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賞析 “送竈王爺上天”的民俗描寫很容易喚起我們似曾相識的童年記憶,我們感到真切、風趣,我們感到輕松、愉快。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是壹種愚昧迷信、落後守舊的行為方式,但是,我們不能否定其中蘊含的人民展望未來,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真誠心願,而且,這種儀式嚴肅之中溢滿快樂,隨意當中飽含正經,它牽連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它積澱了我們的觀念和思想,它不再是壹個普普通通的民俗習慣,它成了我們漂泊不定的現代人的壹個心靈情結。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無論文明怎樣進步,也無論我們家在何方,我們心中永遠有壹個不變的心願:明天更美好!片段四 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聲之後才能鍋裏下餃子,院子裏放鞭炮,門框上貼對聯,小孩子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要賞壓歲錢,男孩子可以外出,踩著芝麻稭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壓歲錢裝滿荷包。天麻麻亮,左鄰右舍拜年的人已經敲門。
開門相見七嘴八舌地嚷嚷著:“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時串百家門,正月初壹要給百家拜年。出左鄰入右舍,走東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門各戶拜了個遍,這時我才覺得得到了公認,我又長了壹歲。
賞析 這段文字敘述了兩件事,討壓歲錢和拜新年。雖然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習俗,但其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討壓歲錢有兩個環節,壹是小孩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才給壓歲錢。這裏體現了小孩對老人的尊重和感恩,祝福和孝敬,亦可看出老人對小孩的關心和期望,老小之間,尊老愛幼,和樂相處,洋溢著濃濃的家庭親情。
二是男孩子可以外出,“踩著芝麻稭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戶”討壓歲錢。親支近脈,走家串戶,這是家族親情的生動寫照。
不過,只有男孩可以出去,這又暗示了舊時代農村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的不平等現實,讓人在喜慶之余多了。
6.關於六十甲子的詩句有哪些1.《元正書懷》
年代: 宋 作者: 程公許
甲子循環六十年,手披新歷意茫然。
了知自性覺玄妙,寧與世間寒乾遷。
寡過得如蘧瑗花,諾惺要了瑞巖禪。
故園未蔔西歸日,遇好溪山且數椽。
2.《初三日甲子雨次日雪上元方立春》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我比絳老今何如,甲子三百六十余。
雨多晴少幾水旱,往往咎證符占書。
新正三日甲子雨,殘臘未春何所生。
通理三白妄自寬,明旦寒檐雪寸許。
耳順已過從心前,平生目擊真可憐。
兵戈屠斫骨骸拄,疾疫葬埋墟墓連。
偶容脫遺鬼錄內,貧無人知窘無對。
至此豈可逢歉歲,夜枕夢驚心欲碎。
雖然慎勿尤天公,邇年米價元不穹。
汝自不肯學貪吏,攢眉聳肩甘詩窮。
3.《題禊帖圖》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永和九年晉癸醜,禊帖至今家家有。
遺墨壹紙出昭陵,摹本宇宙同不朽。
甲子循環十六周,甫近千歲未為久。
之字二十我諦觀,誰繪此圖誇妙手。
晉人之學吾能,以莊子為六經。
大同小異立議論,漆園遺意入蘭亭。
七情靜動應萬事,壹氣聚散鐘千形。
樂極必悲生必死,倏開忽闔風天螢。
豈不痛哉逸少語,畏怖生老病死苦。
掇拾釋氏之緒余,惴惴其栗有如許。
顏瓢致樂悲安在,曾簀臨死生焉□。
短中求長斷斯文,翰墨高名萬萬古。
4.《壽運使》
年代: 宋 作者: 芹庵
龐眉相對講英猷,盡說當年氣食牛。
六十重新開甲子,八千從此富春秋。
5.《七年元日對酒五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慶吊經過懶,逢迎拜跪遲。
不因時節日,豈覺此身羸?
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
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
三杯藍尾酒,壹碟膠牙餳。
除卻崔常侍,無人***我爭。
今朝吳與洛,相憶壹欣然。
夢得君知否,俱過本命年。
[余與蘇州劉郎中同壬子歲,今年六十二。]
同歲崔何在,同年杜又無。
[余與吏部崔相公甲子同歲,與循州杜相公及第同
年。秋冬二人俱逝。]
應無藏避處,只有且歡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