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嶗山的詩句如下:
1)遊嶗山華嚴寺:春溪遙向海,雲徑入嶗深。繞竹攀幽壑,聞香凈客心。風鈴老僧塔,殘照古松林。小坐禪門外,壹聲清磬音。
2)春日雨後登嶗山:春風壹夜雨,幽谷滿芳菲。繞澗垂驚瀑,尋香入翠微。鳥聲深竹徑,日影老松衣。雲舸浮東海,峰高屢忘歸。
如下:
1.簡介
嶗山是中國海岸線第壹高峰,有著海上“第壹名山”之稱。當地有壹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裏。
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區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余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2.山系概況
嶗山屬膠東低山丘陵的壹部分,位於中朝古陸膠近地盾的南部,構造體系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構造部位。從震旦紀呂梁運動時期已成為復背褶皺。距今約0.8~1.29億年的燕山運動晚期,相繼有熔巖噴發和花崗巖的廣泛侵入,緩慢冷卻上升,逐步構成現存的地質輪廓。
東部有花崗巖侵入形成嶗山山脈,西部由火山巖形成波狀平原,中部為丘陵過渡帶及墨水、白沙、張村、桃源等河下遊形成的小沖積平原。
3.地質構成
山區地質構造屬斷塊隆起,中生代構造線大致以北北東及北東向的大斷裂特別發育,其次為北西向,壹般以壓性及壓扭性斷裂為主。山區地質構造分三類:華夏系構造,壓扭性斷裂多發育在東部山區,控制了嶗山花崗巖及其巖脈的分布,多次性活動,規模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