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0年12月17日,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在德國波恩的教堂受洗禮。至於他的生日,至今尚無準確的旁證材料來加以確定;壹般認為是在受洗禮的前壹天——12月16日。
在貝多芬誕生的時候,波恩是人口不滿三萬的小城。城東靠萊茵河,城北群山連綿綠蔥蔥。《夢幻曲》的作者舒曼曾寫道:“……當萊茵河上的船路過此地,外國人問巨人的名字時,每個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貝多芬。船上的外國人還以為這是壹個德國皇帝的名字”。舒曼的最後壹句話對於壹百多年後的今天來說,已是事過境遷。因為,現在貝多芬是屬於全世界的。人們都知道他的《命運》,知道他的《英雄》,知道他的《熱情》、《悲愴》,知道創造者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在貝多芬的時代,波恩是科隆選候的宮廷所在地。貝多芬的祖父路德維希(1712—1773)曾任宮廷樂長。貝多芬的父親約翰(約1740—1792)也在宮廷樂團唱歌、拉小提琴,1756年成為宮廷樂師。由於收入微薄,他還教私人學生和演奏鋼琴以維持生計。貝多芬的母親瑪麗亞·瑪格達勒挪(1746—1787)是宮廷廚師長的女兒。他們生了五個男孩、兩個女孩,但是長大成人的唯有貝多芬和他的兩個弟弟。
貝多芬自幼從父學鋼琴,很早就顯示了他的音樂才能。1778年3月26日,七歲的貝多芬第壹次在演奏會上表演。當時他彈了壹首鋼琴協奏曲。還參加三重奏曲的演出。少年時期對貝多芬影響最大的教師是德國作曲家、波恩的宮廷管風琴樂師聶費(1748—1798)。從1781年開始,聶費教貝多芬鋼琴、管風琴、作曲,給貝多芬講解巴赫的作品風格。聶費寫過壹篇介紹貝多芬的報道,發表在1783年3月的《音樂雜誌》。文中寫道:“他是十壹歲的少年,才能卓越,前途遠大。他的鋼琴演奏極其靈巧有力,視奏能力出類拔萃。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他幾乎全部都能得心應手地彈下來……現在,聶費氏使貝多芬受到作曲訓練。為了鼓勵他作曲,在曼海姆出版了由他譜寫的有進行曲主題九個變奏的鋼琴曲。這位年輕的天才有資格接受提供給他去旅行的資助。倘若今後他仍然象現在那樣不斷取得進步,他必然會成為第二個莫紮特。”這個報道證明聶費很有眼力,也說明貝多芬在當時已顯示出不同凡響的音樂才能。報道中提到的歲數比貝多芬的實際歲數小,這是因為貝多芬的父親在貝多芬第壹次演出時,說他是只有“六歲”(實際上是七歲零三個月)的音樂神童。為此,連貝多芬自己也壹直把自己的歲數少算了兩歲。在這壹年,貝多芬作於1782—1783年的三首鋼琴曲《選候奏鳴曲》在施派爾的博斯勒社出版。同年出版的作品還有回旋曲和歌曲各壹首。
1784年2月,貝多芬開始擔任宮廷樂師。
1787年4月上旬,他第壹次來到維也納,聽到了莫紮特的演奏。但是不到半個月,母親病危的消息使貝多芬不得不急忙趕回波恩。不久母親病逝。貝多芬充滿感情地在壹封信中寫道:“對我來講,她是非常好的母親,我熱愛母親,她是我最好的朋友。”由於父親酗酒的惡習在母親去世後變本加厲,他不再照管家族。沈重的生活擔子落到了不滿十七歲的貝多芬肩上。他必須戰勝貧困,代替父親養活兩個弟弟。1788年貝多芬到宮廷劇場任中提琴樂師,翌年從宮廷領取父親的壹半薪金和原來支付給父親的小麥。貝多芬就用微薄的收入,勉強維持了這個家庭。生活是壹場沒有僥幸的戰鬥。貝多芬受到現實生活的猛烈沖擊,但是青年貝多芬毅然挑起重擔,迎著風浪,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1789年5月,貝多芬與任宮廷樂師的知友賴歇爾壹起進入波恩大學。貝多芬象海綿那樣從萊辛、歌德、席勒的著作裏吸取養料。貝多芬與波恩的名門布羅伊寧壹家有親密往來。從聚集在布羅伊寧家的年輕藝術家那裏貝多芬獲得了有關文學、哲學、歷史等方面的豐富知識,他還結識了壹位名叫瓦爾德施泰因(1762—1823)的朋友。
1792年7月,奧地利大作曲家海頓從倫敦歸國途中來到波恩。宮廷樂師們邀請他參加在郊外戈德斯貝格舉行的朝餐會。這時,貝多芬把自己作曲的康塔塔拿出來請海頓教正。海頓看後,答應在維也納教他作曲。在瓦爾德施泰因的熱心幫助下,科隆選侯同意給貝多芬壹年假期,讓他到維也納深造。臨別前瓦爾德施泰因在貝多芬的紀念冊上寫道:“願妳以孜孜不倦的努力,從海頓手中接受莫紮特的精神。”
1792年11月10日左右,貝多芬到達維也納,師從海頓學對位法。現在還保存著的貝多芬當年所做的習題有二百四十五曲,其中經過海頓改正的有四十二曲。1794年1月海頓離開維也納後,貝多芬愛學於聖施蒂芬大教堂樂長阿爾布雷希茨貝格爾。這位音樂理論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用自己編著的《作曲法基本教程》給貝多芬當教材。在這位嚴師指導下貝多芬在十四個月中寫出的習作有《降E大調鋼琴三重奏曲》,以及未完成的《C大調第壹交響曲》初稿。除這兩位老師之外,在1793年8月至1794年5月底,貝多芬還師從約翰·申克學作曲。
1794年3月,波恩宮廷不再給貝多芬寄去本來就不夠開支的生活費用。貝多芬只得通過演出、教私人學生、出版作品以維持生計。1795年他在名鋼琴家雲集的維也納首次登臺演奏並以最出色的鋼琴家活躍在樂壇上。同年貝多芬自費出版了《鋼琴三重奏曲三部》。這時他的兩個弟弟先後來到維也納,為了他們,貝多芬不能不考慮經濟收入問題。貝多芬的某些管弦樂舞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例如《小步舞曲十二首》和《德意誌舞曲十二首》是為1795年11月22日美術家年金協會主辦的假面舞會而作,他用此收入來維持三兄弟的生活。
1800年4月2日,貝多芬第壹次舉行個人音樂會。曲目除莫紮特的交響曲、海頓清唱劇中的詠嘆調外,還演出了經過修訂的《第壹鋼琴協奏曲》,同年完成的《第壹交響曲》、《降E大調七重奏曲》,以及貝多芬本人的鋼琴即興演奏。貝多芬作為作曲家的地位,從這時開始鞏固下來。翌年他創作了《月光奏鳴曲》、《田園奏鳴曲》以及《小提琴奏鳴曲“春”》等名作。
1802年10月6日和10月10日,貝多芬在維也納近郊的小鎮海利根施塔特寫了兩封遺囑給他的兩個弟弟,要求他們在他死後開拆。對於音樂家來說比脈博的跳動更重要的聽覺顯著惡化,給貝多芬以致命性的打擊,使他感到絕望,感到極端孤獨,甚至想到自殺而寫下遺囑。然而,即使身處逆境,貝多芬仍然在祝願人們的幸福。10月6日的遺囑的結束語寫道:“我是值得妳們思念的,因為我在世時常思念妳們,想使妳們幸福。但願妳們幸福!”正如有的評論家指出:與其說海利根施塔特遺書是貝多芬遇到危機的產物,不如說遺書是貝多芬克服危機的證詞。他曾被致命性的聽覺毛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壹時甚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作為作曲家的責任感使他醒悟,毅然決然要為與命運搏鬥而復活——這種情節過程正是“《英雄交響曲》的文學性的原型”,是貝多芬戲劇性創作風格的基本原理。
1802年寫遺囑的時期,貝多芬完成了《小提琴鳴奏曲三首》和《鋼琴奏鳴曲三首》,後者包括《暴風雨奏鳴曲》。翌年夏季他埋頭創作《英雄交響曲》,完成《第三鋼琴協奏曲》。1804年譜寫《瓦爾德施泰因奏鳴曲》。1805年完成《熱情奏鳴曲》、和歌劇《列奧諾拉》。第二年是《小提琴協奏曲》、《第四鋼琴協奏曲》和《第四交響曲》。1807—1808年是《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柯裏奧蘭序曲》、《列奧諾勒拉序曲第壹首》。1809年創作《第五“皇帝”協奏曲》。翌年為歌德的悲劇《哀格蒙特》寫下同名序曲及其他配樂九曲,完成《告別奏鳴曲》。從以上羅列的部分曲目即可以看出,寫下海利根施塔特遺書之後的幾年裏,貝多芬如同砸斷鐵鎖鏈的普羅米修斯,他的創造力爆發出生命的火花,寫下壹部部名作。而這些作品,都充滿著通過鬥爭取得勝利的信念。
貝多芬的晚年悲慘淒涼。為了爭取做侄兒卡爾的監護人,他跟弟媳打了四年半官司。而後,卡爾卻不斷給貝多芬增添痛苦。1820年後,貝多芬雙耳完全失聰,但他依然謳歌歡樂。
1824年2月,貝多芬完成以席勒的詩句譜曲的《歡樂頌》結束的《第九“合唱”交響曲》。同年還完成巨著《莊嚴彌撒曲》。晚年完成的代表作尚有最後的五部鋼琴奏鳴曲與六部弦樂四重奏曲等。
1827年2月27日,因肝硬化癥而臥床三個月的貝多芬,接受了第四次取腹水的手術。他知道死神已經逼近。3月23日,他對在身邊的友人布羅伊寧和私人秘書興德勒用拉丁語說:“啊!朋友,喝采吧,喜劇已經結束。”3月24日,醫生告訴貝多芬最後的時刻即將到來。從這壹天夜晚起,貝多芬陷入昏迷狀態。
1827年3月26日下午五時左右大雨夾雜雪花猛落。五時四十五分壹陣春雷轟響,閃電照亮了灰暗的房間。貝多芬突然睜開眼睛,舉起緊握拳頭的右手。幾秒鐘之後他放下右手,這時貝多芬已經離開了人間。
貝多芬的葬禮在1827年3月29日下午三時舉行,靈柩由歌唱家們擡起,八位樂長拿住覆蓋靈柩的布端。舒柏特、采爾尼等人在靈柩兩側手握松明樹枝的火把護送。約兩萬名維也納市民先到貝多芬在維也納的最早居住處,阿爾查大街的教堂舉行安魂儀式。這時演唱了蔡弗裏德所作的十六聲部無伴奏合唱曲《主啊,解放我們》。接著用四匹馬拖的馬車把靈柩運到韋林格墓地。在墓地進口處,演員安舒茨宣讀了貝多芬生前好友、奧地利著名戲劇家格裏爾帕策寫的悼詞。然後靈柩被搬到墳地,與預先準備的三只月桂冠壹起埋葬。1888年,貝多芬的遺骨與舒柏特的遺體壹起移到維也納中央公墓,跟其他音樂家安息在壹塊兒。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壹切,即使為了王座,也永勿斯妄真理。”貝多芬的壹生證明了他二十二歲時記下的這句名言。貝多芬是壹切熱愛生活、熱愛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