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這首托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壹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駱賓王《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沈。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李商隱《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壹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王沂孫齊天樂·蟬
綠槐千樹西窗悄,
厭厭晝眠驚起。
飲露身輕,
吟風翅薄,
半翦冰綃誰寄?
淒涼倦耳。
漫重拂琴絲,
怕尋冠珥。
短夢深宮,
向人猶自訴憔悴。
殘紅收盡過雨,
晚來頻斷續。
都是秋意。
病葉難留,
織柯易老,
空憶斜陽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絕余香,
尚遺枯蛻?
鬢影參差,
斷魂青鏡裏。
<又>
壹襟余恨宮魂斷,
年年翠陰庭樹。
乍咽涼柯,
還移暗葉,
重把離愁深訴。
西窗過雨。
怪瑤佩流空,
玉箏調柱。
鏡裏妝殘,
為誰嬌鬢尚如許?
銅仙鉛淚似洗,
嘆移盤去遠,
難貯零露。
病翼驚秋,
枯形閱世,
消得斜陽幾度?
余音更苦!
甚獨抱清高,
頓成薰風,
柳絲千萬縷。
晉代陸機《寒蟬賦·序》:“夫頭上有緌,則其文也;含氣飲露, 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時,則其信也;加以冠冕 ,則其容也。君子則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豈非至德之蟲哉!”
唐代詩人白居易《早蟬》:
壹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裏。
唐代詩人司空曙《新蟬》:
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
便覺壹年老,能令萬感生。
宋代楊萬裏的《初秋行圃》:
落日無情最有情,偏催萬樹暮蟬嗚。
聽來咫尺無尋處 ,尋到旁邊卻不聲。
清代馮煦的《劍州聞蟬》:
列柏西臺寂不鳴,九天風露特淒清。
劍南雨過延新爽,始得疏林第壹聲。
南朝詩人蕭子範《後堂聽蟬》:“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其《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壹詩中:“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代詩人盧同《新蟬》:“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
唐代詩人盧殷《晚蟬》:“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
南朝[陳]劉刪《詠蟬詩》,“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
清代袁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唐代詩人姚合《聞蟬寄賈島》:“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
唐代詩人雍裕之《早蟬》:“誌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
詠蟬(壹作客中聞早蟬)
於武陵
江頭壹聲起,芳歲已難留。聽此高林上,遙知故國秋。
應催風落葉,似勸客回舟。不是新蟬苦,年年自有愁。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玄鳥,即燕子)(《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鳴蟬厲寒音,時菊耀秋華”(潘嶽《河陽縣作二首)
“ 哀蟬無留響,叢雁鳴雲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園柳吟涼久,嘶蟬應序驚”(隋 王由禮《賦得高柳鳴蟬》)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唐 許裳《聞蟬》)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繞叢藿,余響徹高軒”(南朝 蕭子範《後堂聽蟬》)
“清吟曉露葉,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 (唐 劉禹錫《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樹枝間。”(唐 盧仝《新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西江月·月夜行黃沙道中》)
“得飲玄天露,何辭高柳寒”(南朝陳·劉刪《詠蟬詩》)
“飲露身何潔,吟風韻更長”(唐·戴叔倫《畫蟬》)
“聽秋蟬,秋蟬非壹處。細柳高飛夕,長楊明月曙;歷亂起秋聲,參差攪人慮。單吟如轉簫,群噪學調笙;風飄流曼響,多含斷絕聲。……”
“聽鳴蟬,此聽悲無極。群嘶玉樹裏,回噪金門側;長風送晚聲,清露供朝食。晚風朝露實多宜,秋日高鳴獨見知。輕身蔽數葉,哀鳴抱壹枝。……”(隋 盧思道 《和陽納言聽鳴蟬篇》)
(2)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正如
宋代詩人楊萬裏所說:“蟬聲無壹添煩惱,自是愁人在斷腸”(《聽蟬》)。
唐 司空曙“今朝蟬忽鳴,遷客若為情?便覺壹年老,能令萬感生”(《新蟬》);
唐 白居易 :“壹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裏”(《早蟬》);
唐 劉禹錫 :“蟬聲未發前,已自感流年。壹入淒涼耳,如聞斷續弦”(《答白刑部聞新蟬》);
唐 孟浩然:“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秦中寄遠上人》),
唐 元稹:“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悲相傷”(《送盧詩》)。
唐 雍裕之:“壹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誌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早蟬》);
五代楚 劉昭禹:“莫侵殘日噪,正在異鄉聽”(《聞蟬》);
唐 盧殷:“深藏高柳背斜暉,能軫孤愁感昔圍。猶畏旅人頭不白,再三移樹帶聲飛”(《晚蟬》);
唐 姚合:“秋來吟更苦,半咽半隨風”(《聞蟬寄賈島》);
宋 柳永:“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雨霖鈴》);
宋 劉克莊“何必雍門彈壹曲,蟬聲極意說淒涼” 《三月二十五日飲方校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