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樂起源於中國的鼓,在遠古時期約7000年前就有了陶鼓的存在。陶鼓作為樂器,也有與之相配的獨特演奏方式,通過擊打鼓膜的不同位置、擊打尺寸不同的鼓都可以得到不同的鼓聲,最早的打擊樂。
遠古時期,鼓被尊奉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在狩獵征戰活動中,鼓都被廣泛地應用。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領,古文獻所謂“鼓琴瑟”,就是琴瑟開彈之前,先有鼓聲作為引導。
在古代,鼓不僅用於祭祀、樂舞,它還用於打擊敵人、驅除猛獸,並且是報時、報警的工具。隨著社會的發展,鼓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民族樂隊、各種戲劇、曲藝、歌舞、賽船舞獅、喜慶集會、勞動競賽等都離不開鼓類樂器。
擴展資料
各類打擊樂介紹
1、鼓板
單皮鼓和檀板兩種樂器的組合,為戲曲樂隊的指揮樂器。鼓板由鼓師壹人負責掌握。鼓板常用於昆劇、京劇、越劇等戲曲的伴奏。戲曲樂隊的指揮樂器。鼓板由鼓師壹人掌握(左手挎板,右手持鼓簽打鼓,有時放下板,雙手持鼓簽打鼓)。
2、大鑼
屬鑼的壹種,因面較大 故稱大鑼。它是銅制的,直徑約30厘米,扁平圓體,有邊,邊孔較小,系以繩。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持木槌擊奏,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常用到它。
3、鐃鈸
寺院法會時所用法器之壹。鐃與鈸原為二種不同的樂器,後來混而並稱為鐃鈸,而流傳至今。鐃鈸的基本演奏法是用力對擊,但也可以通過微妙的手法奏出不同的音響來。它壹般用於音樂高潮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