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簡單的關於雞的詩句(杜甫有關雞的詩句)

簡單的關於雞的詩句(杜甫有關雞的詩句)

1.杜甫有關雞的詩句

雞年代:唐作者:杜甫原文:紀德名標五①,初鳴度必三②。

殊方聽有異,失次曉無慚③。問俗人情似,充庖爾輩堪④。

氣交亭育際⑤,巫峽漏司南⑥。註釋:(詠雞,嘆其當鳴而不鳴也。

上六敘事,是案。末二歸結,是斷。

德常標五,鳴必度三,此雞之職也,今在殊方,聽之則異,夜鳴失次矣,比曉能無慚乎?乃問之習俗,人情皆雲如是,彼既不能司晨,亦但堪充皰已耳。當子半亭育之時,而巫峽漏聲,早有司南之報,雞鳴果安在哉?顧註將問俗二句,作借雞警人,言人情無德無信,與雞相似,而充庖則獨用雞乎?《社臆》謂刺巫峽之人可殺。

皆非也。)①《韓詩外傳》:“夫雞,頭戴冠,文也。

足傳距,武也。見敵而鬥,勇也。

得食相呼,義也。鳴不失時,信也。

雞有五德,君猶淪而食之,其所由來近也。”②《記》:“雞初鳴”。

《史·歷書》:雞三號,卒明。註:夜至雞三鳴,始為正月壹日。

③趙曰:失次,猶《三國誌》言失旦之雞也。蔡邕賦:“時牢落以失次。”

胡夏客曰:《楚國語》有雞次之典,此次字所本。④《左傳》:“充君之皰。”

⑤《列子》:“亭之毒之。”註:“化育之意。”

劉孝標啟:“壹物之微,遂留亭育。”⑥《韓非子》: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梁元帝詩:“刻漏銘司南。”按:司南,有四說。

朱雲:夔州在南,雞司昏曉,今失其司晨之職,故曰“巫峽漏司南。”顧註雞為火德之精,南方屬火,故曰司南。

遠註指南車有南北定向,如雞鳴有子午定候。《春秋說題詞》:雞為積陽,南方之象,陽出雞鳴,以類感也。

已上數說,皆指夔雞漏失司晨,與殊方失次犯重,今從黃生註,直指曉漏開說,更有蘊藉。

2.關於公雞的古詩

唐朝徐寅的《雞》:“名參十二屬,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鳴送曉明.峨冠裝瑞壁,利爪削黃金.徒有稻粱感,何由報德音.”唐代汪遵的《雞鳴曲》:“金距花冠傍舍棲,清晨相叫壹聲齊.開關自有馮生計,不必開明待汝啼.”李商隱的《賦得雞》:“稻粱猶足活諸雛,妒敵專場好自娛.可要五更驚穩夢,不辭風雪為烏.” 朱元璋《金雞報曉》:“雞叫壹聲撅壹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散文家楊朔曾於 1944 年冬在延安寫了壹首《雪夜遣懷》:“四山風雪夜淒迷,夜色濃中唱曉雞.自有詩心如火烈,獻身不惜作塵泥.”。

3.畫雞 古詩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壹叫千門萬戶開。 譯文:它的頭上鮮紅如紅花怒放的帽子不用裁剪是天生的,它是壹只白雞所以滿身雪白走過來。

壹生之中它從來不敢隨便說話,但是壹旦喊起來千門萬戶就隨著打開門窗了。 出處:明·唐寅《畫雞》 《畫雞》賞析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這是寫公雞的動作、神態。

頭戴無須剪裁的天然紅冠,壹身雪白,興致沖沖地迎面走來。詩人運用了描寫和色彩的對比,勾畫了壹只冠紅羽白、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公雞。

起句的“頭上紅冠”,從局部描寫公雞頭上的大紅冠,在這第壹句裏,詩人更著重的是雄雞那不用裝飾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詩人稱頌這種美為“不用裁”。

4.關於小雞的古詩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雄雞壹聲天下白。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鵝豕雞棲稻粱肥,山村水閣酒旗風.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粟。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半臥方入夢,村外又鳴雞。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壹片砧敲千裏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5.含有雞黍的詩句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文解釋 老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莊,四周綠樹環抱,壹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推開窗子,面對著打谷場和菜圃,***飲美酒,閑談農務.告別時就又盼望著快到重陽佳節,那時我還要來品嘗美酒,觀賞菊花.

詞語解釋 雞黍:殺雞煮黃米飯,農家待客豐盛的飯菜. 郭:外城墻. 軒:窗戶. 圃:菜園. 話桑麻:談莊稼事.

詩文賞析 人稱「孟襄陽」之詩無意求工而清新超俗,清新淺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風來松下之音.此詩即可稱是孟氏之代表作,全詩用平淡之語寫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見親切. 青山綠樹、雞黍桑麻,好壹派田園風光;場圃、老友、淡酒,真好比人間仙境,在這裏,俗世名利、榮辱得失全如過眼煙雲,飄然腦後.老友相聚,待以雞黍之飯,普通簡單的事情卻被詩意地表現了出來,給人們留下了壹個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