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流螢的詩句

描寫流螢的詩句

1. 關於流螢的詩句

關於流螢的詩句 1. 關於流螢的詩句

南北朝謝脁詩“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

南北朝庾信詩“絡緯無機織,流螢帶火寒.”

唐朝李白詩“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唐朝杜甫詩“客來洗粉黛,日暮拾流螢.”

唐朝李渤詩“次兄壹生能苦節,夏聚流螢冬映雪.”

唐朝劉禹錫詩“墻東便是傷心地,夜夜流螢飛去來.”

唐朝韋應物詩“寒雨暗深更,流螢度高閣.”

唐朝吳融詩“林風移宿鳥,池雨定流螢.”

五代孫光憲詞“泛流螢,明又滅.夜涼水冷東灣闊.”

北宋柳永詞“疏篁壹徑,流螢幾點,飛來又去.”

北宋呂渭老詞“新愁暗生舊恨,更流螢弄月入紗衣.”

北宋賀鑄詞“月生河影帶疏星.青松巢白鳥,深竹逗流螢.”

北宋周邦彥詞“閑依露井,笑撲流螢,惹破畫羅輕扇.”

北宋孔平仲詩“早有秋聲隨墮葉,獨將涼意伴流螢.”

南宋張元幹詞“誰家疏柳低迷,幾點流螢明滅.”

南宋汪藻詞“柳梢風急墮流螢.隨波處,點點亂寒星.”

南宋葉夢得詞“時見疏星落畫檐,幾點流螢小.”

南宋吳文英詞“漸夜久、閑引流螢,弄微照素懷,暗呈纖白.”

元朝範梈詩“雨止修竹間,流螢夜深至.”

元朝湯顯祖詩“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濕不飛.”

近代蘇曼殊詩“流螢明滅夜悠悠,素女嬋娟不耐秋.”

2. 有關螢火蟲的詩句

詩中螢

1. 月黑見漁燈,

孤光壹點螢。

(查慎行《舟夜書所見》)

2.殘螢棲玉露,

早雁拂金河

(許渾《早秋》)

3.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杜牧《秋夕》)

4. 夕殿下珠簾,

流螢飛復息。

(齊·謝朓《玉階怨》)

5. 霧柳暗時雲度月,

露荷翻處水流螢,

蕭蕭散發到天明。

(張元幹《浣溪沙》)

6. 秋風放螢苑,

春草鬥雞臺。

(杜牧《揚州二》)

7. 流螢不見飛隋苑,

杜宇依然叫蜀岡。

(洪?《廣陵懷古》)

8. 於今腐草無螢火,

終古垂楊有暮鴉。

(李商隱《隋宮》)

9. 館娃歸、吳臺遊鹿,

銅仙去、漢苑飛螢。

(張翥《多麗·西湖》)

10. 相逢秋月滿,

更值夜螢飛。

(王績《秋夜喜遇王處士》)

11. 晝長吟罷蟬鳴樹,

夜深燼落螢入幃。

(翁森《四時讀書樂》)

3. 與螢火蟲有關的詩句

1、詠螢——蕭繹(南朝)

“本將秋草並,今與夕風輕。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輕。”

詩的前兩句說螢火蟲本附在秋草上,入夜在晚風中輕盈飄飛。後六句贊頌螢火蟲的光彩。通過“類星隕”、“若生花”、“疑神火”、“似夜珠”四個生動的比喻,把螢火蟲的異常光彩鮮明地凸現出來。後兩句托物寓意,運用擬人手法,以螢火蟲的口吻,表示只要遇到知音,不惜奉獻出微薄的力量。

2、詠螢——虞世(南唐)

“的歷流光小,飄搖若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

詩的前兩句,形容螢火之小,螢翅之輕;後兩句議論,表明螢火蟲不甘默默無聞,獨自在暗夜發光,以昭示自己的存在。詩人雖然沒有揭示寓意,卻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3、詠螢火——李白(唐)

“雨打燈難滅,風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

該詩句句寫螢火,卻未見螢字。壹、二兩句以務實的筆法贊美螢火蟲,突出螢火蟲的整體視覺形象:既是雨打不滅的燈,又是風壹吹就更加鮮明的光亮。三、四兩句展開想象,以務虛的筆法為螢火蟲定位:如此不怕風吹雨打的螢火,它的走向,假若不是上天去,也壹定是月亮旁邊的壹顆星!想象奇特,引人遐思。

4、玩螢火——韋應物(唐)

“時節變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斂,繞竹光復流。”

秋夜賞玩螢火蟲的情景。詩雖纖巧,卻以清新的筆調、曉暢的語言寫出了螢火蟲形體微小,發光細弱的弱點。三、四兩句對螢火蟲在月下竹林飛來飛去的情景,刻畫得尤為形象。

5、秋夕——杜牧(唐)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這首詩寫的是壹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輕羅小扇撲流螢”,含蓄蘊藉,耐人咀嚼。古人說腐草化螢,雖然是不科學的,但螢總是生在草叢、冢間那些荒涼的地方的。如今,在宮女居住的庭院裏竟然有流螢飛動,宮女生活的淒涼也就可想而知了。從宮女撲螢的動作可以想象她的寂寞與無聊。她無事可做,只好以撲螢來消遣她那孤獨的歲月,藉此驅趕包圍著她的陰冷與索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