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陳陶》唐代: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白話文釋義:初冬時節,從十幾個郡征來的良家子弟,壹戰之後鮮血都灑在陳陶水澤之中。藍天下的曠野現在變得死寂無聲,四萬名兵士竟然在壹日之內全部戰死。
野蠻的胡兵箭鏃上滴著善良百姓的鮮血,唱著人們聽不懂的胡歌在長安街市上飲酒狂歡。長安城的百姓轉頭向陳陶方向失聲痛哭,日夜盼望唐朝軍隊打回來恢復昔日的太平生活。
安史之亂的戰爭起因:
1、經濟矛盾
唐玄宗開元年間,社會經濟雖然空前繁榮繁榮,但封建經濟的發展卻加速了土地的吞並,甚至使人流亡海外。均田制等制度遭到破壞,農民失去了土地,淪為流民。統治階級的衰敗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促進了社會矛盾的激化。
2、階級矛盾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亂的直接原因。奸臣的統治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特別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的權力與利益鬥爭,成為安史之亂的導火索。此外,西北派和東北派之間也總有裂痕。內外錯綜復雜,使得唐玄宗統治後期的帝王與大臣、文臣與將領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3、內部矛盾
安史之亂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央軍閥與地方軍閥之間的矛盾。安史之亂的本質是統治階級的權力和利益鬥爭。更具體地說,是唐代中央政府與地方分離主義勢力的矛盾。安史之亂的領導人雖然利用了人民對唐代的抵抗和民族矛盾的因素,但這並不影響這次叛亂的根本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