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了作者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他被貶深表同情。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壹首七絕。
原文: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龍標地方偏遠要經過五溪。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壹直陪著妳到夜郎以西。
這是壹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卻相當沈重。它壹開頭便擇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壹種哀傷愁惻的氣氛。楊花即柳絮。子規是杜鵑鳥的別名,相傳這種鳥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鳴聲異常淒切動人。龍標在這裏指王昌齡,以官名作為稱呼是唐以來文人中的壹種風氣。
擴展資料創作背景:此詩壹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八載(749年),壹說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53年)。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後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時令,渲染淒涼哀愁的氣氛。於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於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聞道”,表示驚惜。“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