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高中文言文狀語後置的句子

高中文言文狀語後置的句子

1. 如何區別高中文言文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定語後置的句子

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後置;定語後置;主語後置)(壹)、賓語前置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這類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壹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詞表示。

在這種情況下,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和否定詞之後。例如:《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

“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否)焉。(之,賓語提前的標誌) 《師說》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鐘山記》蘇軾不吾知其亦已兮,茍(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離騷》屈原東望愁泣,若不自勝。 《柳毅傳》李朝威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所(代詞,“之人”)不忍視。

《柳毅傳》李朝威是以後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 《齊人有壹妻壹妾》〈孟子〉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做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如:《鴻門宴》:“良問曰:‘大王來何操?’”“何操”應理解為“操何”吾孰與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彼且奚適也? 《逍遙遊》〈莊子〉彼且惡(何)乎待哉? 《逍遙遊》〈莊子〉沛公安在? 《鴻門宴》〈史記〉夫晉,何厭之有?(之,賓語提前的標誌)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吾實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韓愈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傳》李朝威無情郎安在? 《柳毅傳》李朝威 3、介詞賓語提前: 在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與介詞之前,形成壹種倒置的現象。

例如: 《嶽陽樓記》:“臆!微斯人吾誰與歸?”“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壹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 《觸龍說趙太後》〈戰國策〉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異?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何以能田(畋)獵也? 《莊暴見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 《鴻門宴》〈史記〉余是以記之。

《石鐘山記》蘇軾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衛風?;氓》〈詩經〉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陳情表》李密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 《逍遙遊》〈莊子〉4、特殊結構:用"之"、"是"將賓語提前。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壹個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國有什麽罪過?) 惟命是聽 (成語)惟利是圖 (成語)惟馬首是瞻 《馮婉貞》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韓愈惟妳是問。5、普通賓語前置 在壹般性的賓語前置中,大家要註意語感。

賓語前置總結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壹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壹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壹、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註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

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壹般代詞,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註意,壹是否定句(壹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

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誌.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誌,沒有什麽實在意義。

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壹個範圍副詞“唯”,構成“唯。

是。

”的格式。

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壹種情況外,還有壹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業文南向坐。”

(《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第五課時教學內容:倒裝句----定語後置;狀語後置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判定什麽是定語後置、狀語後置句子,並能準確翻譯出來。

教學實施過程:(二)、定語後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壹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楚人有涉江者。

(《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誌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

(《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馬說。

2. 人教版 高壹語文 必修四 文言文裏的狀語後置 定語後置的句子都有哪些

自己看看規律吧,找也找不盡,要學會捕魚的方法。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壹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誌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壹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馬說》)

我持白璧壹雙,欲獻項王;玉鬥壹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三)、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位於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例如:

《鴻門宴》:“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戰河南”即“戰(於)河南”,應理解為“於河南戰”。《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另外,還有定語置於中心詞之後,修飾名詞的量詞放在名詞之後等特殊現象。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可以不負戴於道路也《寡人之於國也》〈孟子〉

舉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鴻門宴》〈史記〉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雖董之以嚴刑,振(震)之以威怒 《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與君少長?——與君孰少長? 《鴻門宴》〈史記〉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勸學》〈荀子〉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荀子〉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師說》韓愈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涉世家》〈史記〉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邶風?;靜女》〈詩經〉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 《赤壁賦》蘇軾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赤壁賦》蘇軾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簾以水晶。 《柳毅傳》李朝威

命坐於靈虛之下。 《柳毅傳》李朝威

3. 文言文狀語後置的句子有哪些

狀語後置也就是介賓短語後置,有很多例句,例如: 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赤壁賦》2 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 《指南錄後序》3 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見於後世哉? 《孔子世家》5 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

《管仲列傳》7 太子欲圖國事於先生也。 《刺客列傳》 8 舍人弟上變,告信欲反狀於呂後。

《淮陰侯列傳》9 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勸學》10 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六國論》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詞短語作狀語,古漢語中也常常放在動詞謂語的後面,翻譯時也應該提到前面。這時,介詞“以”壹般可理解為把、用。

11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諫太宗十思書》12 私見張良,具告以事。

《鴻門宴》13 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 《高祖本紀》14 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

《高祖本紀》15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寡人之於國也》 16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廟食太牢,奉以萬戶之邑,賷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腸。 《滑稽列傳》18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

《刺客列傳》1、“欲為聖明除弊事,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2、“莫道不消魂, , 。”

(李清照《醉花陰》) 3、“ ,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 4、“ ,愁雲慘淡萬裏凝。”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5、“蟬則千轉無窮, 。” (吳均《與朱元思書》) 6、《題破山寺後禪院》中歷來為人們傳誦的兩句是: , 。

7、《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中寓情於景是詩句是: , 8、《別雲間》中深刻的表現出詩人內心深處亡國之痛十分深沈的詩句是: “ , !” 9、《水調歌頭》中詩句“ , , 。”到出了世間萬事萬物不可能永遠完美、團圓,人生有聚也有散的自然規律,富含人生哲理。

《水調歌頭》中道盡了千載離人心願的詞句是: , 10、人們常引用韓愈《馬說》中的句子:“ , 。 , 。”

來說明:人才需要有人來發現和培養,發現人才的人很重要,比人才更難得。《馬說》中闡明千裏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 《馬說》中寫千裏馬的屈辱至死的句子是:“ , 。”

《馬說》中表明全文主旨的壹句是:“ , 。” 11、《送董邵南遊河北序》中揭示作者寫作意圖的句子是: , 12、《陳涉世家》寫陳涉年輕時的遠大抱負的句子是:“ 。”

《陳涉世家》中表現陳涉對封建貴族制度不滿的句子是:“ !” 13、生活中,許多人(比如優秀的人民教師)有極強的奉獻精神,我們常用李商隱《無題》中的詩句:“ , 。”來稱贊他們。

1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詠雪的千古名句是 ,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寓情於景與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詩句是:“ , 。”

15、《天凈沙.秋思》中表現了遊子悲苦心情的詩句是:“ 。” 16、《雁門太守行》中表達欲報效朝廷的詩句是: , 17、《山坡羊.潼關懷古》壹曲中的主旨句是:“ 。”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壹句中,“聚”和“怒”分別從 覺和 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潼關地勢的 。 附:文中出現的要求記誦的名句 1、“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3.《氣候的威力》) 2、“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0.《鄧家先》) 3、“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22.《核舟記》)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語文書221頁)。

4. 高中所有文言文定語後置的句子

二、定語後置

在古漢語中將定語移置在中心詞之後的現象。定語後置壹般有三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

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赤壁

今戰士死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赤壁》

可有吹洞簫者 《李憑箜篌引》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 (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荊州之民附操者。赤壁

2)、中心詞+之+形容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蘭亭集序》)

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齊桓晉文之事

可以推而廣之 有問題可以找我 希望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