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項羽自殺之迷?

項羽自殺之迷?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名作。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為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因而在楚漢之爭中落敗,最終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項羽為何不渡烏江呢?兩千多年來,人們有種種說法。 有壹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系嗎?兩者之間有聯系,有學者就認為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而這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壹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段話壹致。“子弟散”,壹方面符合他說的“天之亡我”,壹方面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原因。項羽即便過江,敗局已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但有的學者提出,自固陵戰敗後,項羽連連敗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又逃往東南,壹直逃至烏江邊。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壹路逃奔。如果說項羽因失敗使江東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對江東父老的話,垓下被圍時,“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應羞愧自殺。渡淮之後從騎僅百余人,至陰陵又迷了路,問壹農夫,結果被騙,身陷天澤,被漢軍追上。如此狼狽的境遇他也沒有羞愧自殺呢!逃至東城,漢騎將之包圍數重。盡管他“自度不得脫”,但還是把僅剩的二十八騎組織起來作了壹番拼殺,又“亡其兩騎”。這時候項羽仍“欲東渡烏江”。因而認為他好不容易逃到烏江岸邊時卻反而感到羞見江東父老而自殺似乎有些說不通。項羽的羞愧之心來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馬遷為使情節完整而下筆渲染的情節。 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壹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認為項羽認識到了長期內戰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這場戰爭盡早結束。項羽確實曾有結束戰爭的願望,也曾想過通過他與劉邦的個人決鬥來將戰爭結束,他覺察到“楚國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通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為分界。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的。 有壹天,項羽跟著他叔叔去趕集,正玩得高興,忽聽得前面大喊“戒嚴”,幾百名士兵前呼後擁,把個集市封鎖的水泄不通,趕集的老百姓壹律被勒令跪在街道兩旁,大氣不敢出壹下,原來是秦始皇出巡的車隊打此地經過。年輕的項羽目睹了極盡豪華、威武的皇家儀仗隊,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狗日的當皇帝這麽威風!哪壹天把這老兒拉下來,咱去坐坐這皇帝位(彼將取而代也)!嚇得他叔叔趕忙去捂他的嘴:我的兒,這話讓官家聽見了,那是要滅九族的呀!叔叔項梁也是帶兵出身,雖然擔心項羽禍從口出,卻又贊賞這小子胸有大誌。 這是《項羽本紀》壹開頭介紹的項羽其人其事。有意思的是,《高祖本紀》也記述了壹段劉邦見到秦始皇之後的感受,也是文字不多,只有壹句話:男子大丈夫,就應當活出這個樣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同為年輕人,同為見到皇家威儀發感嘆,仔細品味,含義不壹樣。 項羽是壹個典型的武夫,他的思維模式代表了那個時代相當壹部分中下階層人士的心理:憤世嫉俗。憑什麽皇帝讓他來坐、榮華富貴由他來享?憑什麽我就不能來享受這種快樂?壹想起自己“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在吳中也是個響當當的人物,卻還是眼下這般境遇,禁不住惡向膽邊生,恨不得立馬上去剁了那皇帝,然後坐上皇帝位,娶上壹大堆老婆,坐上他的溫涼車去各處轉悠。相比之下,劉邦的想法可能更“文明”壹些。劉邦當時的地位也就相當於壹個小小的鄉鎮公務員,見到皇家的威儀,心中自然也是不平衡,但他首先想到的是,生命原來也可以以這種崇高的形式存在,他媽的,咱什麽時候也能混到這份上就好了。 宿命乎?看到這壹段,我覺得,劉邦、項羽之爭霸天下的結果,其實壹開始就有定數。 項羽的崇尚暴力,在戰爭壹開始,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斬會稽守,得精兵8000,得以立身之本;殺宋義,確立了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巨鹿之戰,奠定了項羽“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服”的局面。這局面是什麽局面?書中按表:“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但再往下發展,項羽的不善權變、多勇少謀的壹面開始呈現。壹場鴻門宴,劉邦裝憨賣乖,把個老項弄得找不著北,竟輕易放走了這個最大的敵人;奪得大半天下,卻總是不能恰當地給下面的人以分賞,弄得基層今天某人不高興,明天某人要造反,項羽從來不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是那壹套,不聽話,殺頭完事。 相反的是,劉邦從弱勢做起,在自己的勢力還達不到的時候,壹味的退讓,讓項羽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最有意思的是,老項打不過劉邦,竟把劉邦的父親拿來說事,揚言要殺了老頭。劉邦說,我倆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妳爹,妳要把他殺了吃,那就給我也來壹碗湯喝吧!把個項羽弄了個倒憋氣!在劉邦的心目中,天下的得失和個人的親情,熟重熟輕,他清楚的很。垓下之圍,是項羽此生中最為悲壯的壹幕,四面楚歌,項羽自知必敗無疑,卻始終不理解上天為什麽如此不肯眷顧於他這個大英雄,嘆曰“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不是我打仗打的不好,而是我的天命如此。可嘆又可笑! 話又說回來,項羽還能有別的解釋嗎?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註,但至今難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