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
千裏東風壹夢遙.。
這是曹公寫給賈府三小姐探春的命運簽,可惜的是,我們只能讀到前80回,探春的結局到底如何,只可憑判詞來推斷了。
在高鄂的續書中,探春在父親賈政的安排下,嫁給了鎮守海門等處總制周瓊之子,這明顯違背了曹公的本意。
在87版電視劇中,探春被南安太妃收為義女,為平息戰亂,遠嫁和番,成為番王妃。
這個結局是比較靠譜的,因為在六十三回“ 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中,抽到的杏花簽上有詩句:日邊紅杏倚雲栽。當時被姐妹們取笑:“ 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妳也是王妃不成。 ”
那麽,探春和番到底是自願還是被逼呢?
1
這是個“三從四德”的時代,女人沒有自主權,大多數是為了家族利益而做出犧牲。
賈府四春,性格各不相同,但她們都很清楚,自己沒有選擇命運的權利。
大小姐賈元春,才德兼備,為鞏固家族地位,被“ 送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 ”——皇宮,終於不負所望,壹步步謀成了貴妃。
二小姐賈迎春,與世無爭,被父親賈赦用5000兩銀子給賣了,遭家暴致死。
四小姐賈惜春,目睹哥哥賈珍的各種醜行,決意與他們劃清界限,出家為尼。
唯有三小姐賈探春,雖是庶出,卻胸有大誌,且具有管理者的才幹和政治家的格局。因此,她不甘於命運被擺布。
即使身處夾縫,也要做自己的主人,這就是探春被廣大讀者朋友喜愛的原因。
2
她是庶出的女兒,從出生開始,身上就被刻下烙印——低人壹等。而且,她還有個極不討喜的媽——趙姨娘。命運分配給她的實在不算好牌。
那能怎麽辦呢?又不能重新洗牌,只能拼盡全力,把手裏的牌打得漂亮。
她的牌技是驚人的,很快脫穎而出,贏得了合府上下的喜愛和尊重。
從此,沒人敢輕看她,並在恰當的時機被委以重任。
正應了那句話: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壹個小老婆生的女孩子,能被奶奶喜歡很正常,同時也被大老婆喜愛並重用,那就是個人魅力爆棚了。
3
最出色的表現還不在暫代總經理,而在於抄撿大觀園時的言行。
抄撿大觀園,是王夫人突然發起的壹次整風運動。在整個運動中,整個大觀園的人都戰戰兢兢,生怕查出點什麽來。
唯有探春的表現非同壹般。
“ 早有人報與探春了。 ”——情報網!
探春“ 遂命命丫鬟秉燭開門而待。 ”——先聲奪人,掌握主動權!
面對王熙鳳的查問,她立場堅定: “我的東西倒許妳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 ”——有什麽都沖我來!對下屬的維護,與迎春的置身事外和惜春的冷面冷心形成的鮮明的對比。
能擔事,有魄力,已具大將風範。
對著王熙鳳,她語出驚人:“ 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壹時是殺不死的……必須先從家裏自殺自滅開始。 ”這是《易經》告訴我們的原理:變故都是從內部攻破的。
這樣的智慧與格局,已遠超很多男人了。連她自己也說:“ 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壹番事業,那時自有我壹番道理。 ”
4
和番,就是探春及時抓住的機會。
既然未來不可期,命運終將被擺布,不如抓住壹個能實現抱負的機會。
這讓我想起了王昭君。
對於王昭君的命運,黛玉寫過壹首詩:
絕艷驚人出漢宮,
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
予奪權何畀畫工?
紅顏命薄古今同,既然紅顏註定是要薄命的,那就舍命博它壹博。
於是,王昭君主動爭取和番,遠赴塞外。
探春應該也是這樣想的。
此時,元春已逝,賈府危機已現,大廈將傾。通過情報網,探春知道了朝庭和親的計劃。
此時不爭,更待何時?
5
壹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這是曹公寫給探春的曲子。
“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雖然離別充滿著悲傷,但她內心是篤定的。對自己的未來,期待大過擔憂。對家族的牽掛,懂得適時放下,這是做大事的人才能具備的格局與胸懷。
由此,可以相信,這壹去,探春應該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平臺,得以壹展平生之誌。
該放手時且放手,於無可奈何之處,開辟壹條屬於自己的路來,這才是曹公心裏的探春,末世飛出的壹只金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