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民歌最大特點就是方言的差異,所謂“隔山不同語,隔水不同音”。陜北方言的特殊是在於巧妙的疊詞、豐富的疊字,僅僅這些重疊歌詞就能催生陜北民歌這朵藝術奇葩動人性情,悅人心靈。
如:“白格生生臉蛋,碎格紛紛牙,親口口說下些惱話話”,就是這些陜北方言本身的生動形式為陜北民歌增添了不少藝術魅力。
其次,陜北方言偏重鼻音,韻母以“n”結束的字音都發成“ng”音,所以,如“苦命人”中的“人”字在演唱時是應該發成“仍”字,“橫山下來些遊擊隊”中的“山(shan)”、“下(xia)”發音為“san、ha”。
擴展資料
陜北民歌曲式結構:陜北民歌由於在生產勞動中產生,因此從較小的二句式到較大的多段體,都有很多作品。二句式與四句式是陜北民歌中最普遍的創作形式,上下句構成壹個段落,兩句壹韻,變化自由。
其每句的基本字數為七言,如《三十裏鋪》、《腳夫調》、《壹對對毛眼眼了哥哥》等,但由於抒情和敘事需要,有時也形成七言句式的擴充,出現更多字的句式,和擴大的三句式或五句式結構的分節歌等。
有些陜北民歌在多段詞的反復運用中隨著內容和歌詞語言的需要,曲詞結構和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形成了富有變化而又貫串流暢的大結構。
如《五哥放羊》、《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等。總之,陜北民歌的結構靈活豐富,不拘壹格,內容所涵蓋的範圍較廣。
百度百科-陜北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