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柯刺秦的時候,易水河畔送別,高漸離擊築,高歌的是荊軻,所以應該是荊軻說的。後來被劉邦引用到《大風歌》裏。根據當時情形,秦滅了趙國,下壹個就是燕國了,當時秦國的強大是燕國無法比擬的,燕國太子很害怕,向荊軻訴苦,荊軻想了個辦法,利用秦王懸賞殺樊將軍,靠近秦王進行刺殺。這位樊將軍因走投無路來投靠燕,荊軻利用樊將就對秦王的仇恨,說動了他,樊自殺了。誘餌有了,思路有了,施行起來卻很難,即便行刺成功,他們也很難活著出來,這是掉腦袋的活,可謂是九死壹生,他們清楚的知道這壹點。為了燕國社稷,死又算的了什麽,不成功便成仁,於是易水河畔的送別猶如給活人開追悼會壹般的悲傷,臣民望著他們偉大遠去的身影留下淚來,高漸離打擊樂器,荊軻邊走邊高歌,詩句誕生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返”,何等的悲壯,何等的豪邁。
所以這句往往用來形容行軍前慷慨悲壯氣氛,比喻任務艱難。最早的記載是從荊軻口中唱出的。
參考資料:
/view/22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