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我來問道無余說,雲在青天水在瓶什麽意思?

我來問道無余說,雲在青天水在瓶什麽意思?

正確的是“餘”,“我來問道無說,雲在青霄水在瓶。”的意思是:我去拜訪,高僧沒有多說什麽,只說了壹句“雲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出處----

唐代·李翺《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

----原文----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霄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壹聲。

----譯文----

藥山的高僧身形像飛鶴壹般,經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讀經書。

我去拜訪,高僧沒有多說什麽,只說了壹句“雲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高僧選了壹處幽靜的地方居住,非常愜意,這裏幽靜的常年見不到人影。

有時高僧會登上孤峰山頂,在皎潔的月光下伴著雲彩長嘯壹聲。

----註釋----

函:指的是木頭盒子,匣子。

經:經書。

無餘:沒有剩下。

青霄:壹本作“青天”。

----賞析----

士與僧的交往,為禪林平添了不少風流。此詩記述了詩人向壹代高僧問禪訪道的逸事。此詩的詩眼在於“無餘說”與“嘯壹聲”。大道無言,故無余說,既無餘說,便於月下長嘯,讓壹個人的身、心、聲與大自然的峰、雲、月完全融合為壹體。詩中的“雲在青(霄)天水在瓶”乃壹名播千秋的絕句,引發了不少後世學人與禪子的褒贊。極有氣勢的當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雲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膽向人傾。黃金自有黃金價,終不和沙賣與人。”好壹句“黃金自有黃金價”,其豪情幹天,可謂深得禪趣。

披雲月下,崇岡長嘯,壹直是前人悟證天地至理而無法言說時所鐘愛的壹種抒懷方式。無論禪者還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曉天人合壹之大道,並從中得到法悅。元人葉頤有首詩便深具禪韻。詩中有小記,雲:“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頂,高吟朗詠,豁然長嘯,興盡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鹹言聞清嘯,驚醒塵夢者數十家。予因賦詩以紀其事雲。”下面便是其詩:“藜杖策風輕,芒鞋步月明。鶴翻青徑影,猿度翠巖聲。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岡發長嘯,塵世夢驚醒。”無獨有偶,不僅東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覺者也深諳其中醍醐灌頂之妙。美國禪宗詩人加裏斯·奈德(1930~),深得東方禪趣,他的壹首《面對群山》用現代詩句詮釋了他對中國古代高僧們的禪趣的向往:“他爬到泛著泡沫的小河邊。他攀著峭壁而上。他把壹根手指頭伸進水裏,壹直探到水池的深處;接著把雙手全部沒入水中。他把壹只腳伸進池子。他扔石子兒進池。他雙手在水面拍擊。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對急流、群山,雙手上舉,狂嘯三聲。”如此筒筆白描卻如此細膩入神,真可謂三昧之作。

----作者簡介----

李翺(772~841年),字習之,隴西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人。唐朝時期大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涼武昭王李暠十三世孫,北魏司空李沖十世孫,貝州司法參軍李楚金之孫。會昌元年,卒於襄陽,謚號為文,故稱李襄陽、李文公。曾從韓愈學古文,推進古文運動。思想上,壹生崇儒排斥佛老,認為孔子是“聖人之大者也”,主張言行應以儒家的“中道”為標準。著有《復性書》《李文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