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幽靜的山谷裏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出處唐代王維的《鹿柴》。
這首詩描繪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的絕妙處在於以動襯靜,以局部襯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筆先寫空山寂絕人跡,接著以但聞壹轉,引出人語響來。
空谷傳音,愈見其空;人語過後,愈添空寂。最後又寫幾點夕陽余暉的映照,愈加觸發人幽暗的感覺。
擴展資料:
此詩則選取傍晚時分的景色作為描寫對象。這時夕陽返照射入樹林深處,又有壹部分光線落到青苔上面。天色就要暗下來,各類景物斑斑駁駁的,明暗對比鮮明。
近處,投在地面上的蓊郁的樹影漸漸拉長;樹林深處,因黝暗而顯得十分幽邃。這種景觀的最佳時期是夏末秋初,而且必須是晴朗的傍晚,陰雨綿綿是不行的。
而幽深之感唯在夏末秋初夕陽明天中為最深,第二個透視點是青苔,這壹景色即在目底,可以觀其形,可以辨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