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壹句是:知音不在誰堪聽?
出自:琴曲《高山流水》作者:俞伯牙。內容:高山流水覓知音,知音不在誰堪聽?焦尾聲斷斜陽裏,尋遍人間已無琴。
白話釋義:演奏壹曲高山流水尋覓知音,知音不在誰人可以聽懂自己樂曲裏所表達的情感呢?斜陽余暉下,焦尾琴弦斷音絕,尋遍人間再也不復見。
擴展資料:
壹、《高山流水》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壹。
其典故為典故:
相傳先秦時期的琴師伯牙(那時候用的是古琴)通曉音律,琴藝高超,壹天在荒山野地中彈琴(練琴),這是壹曲描繪高山與流水之間自然畫卷的樂曲,這時有個樵夫,名叫鐘子期,路過此處,聽伯牙壹曲竟能心領神會,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
(知音這兩個字的典故就是這裏來的)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直至有壹天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
二、作者簡介: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由於《警世通言》影響巨大,俞伯牙這名字越傳越遠,遂以訛傳訛了。筆者久居漢陽,瑞、俞二字讀音難辨,鄉人口音重,讀時音調還會尖聲上揚,很有特點,所以作為蘇州人的馮夢龍當時會聽走音。
至於“名瑞,字伯牙”也者,當為“小說家言”。而在此之前的《列子》與《荀子》、《史書》、《琴操》等書中均為“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