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清明這首詩還被很多人改寫如下:
歷代文人墨客每到清明節時期,都會揮毫潑墨,圍繞清明節的主題盡情抒發情感,其中有緬懷故人,有描繪清明美景、也有借物言誌。其中有流傳最廣的當屬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七言絕句詩《清明》,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這首詩由於傳唱已久,關於這首詩的傳聞故事也有很多,因為大家太喜歡這首詩了,甚至把它改寫成多種版本,也伴隨著很多有意思的傳說。現代人研究這首詩更為深入,他們通過作者杜牧的生平經歷,甚至懷疑這首詩的真正作者。
這首詩之所以流傳已廣,很重要的原因是語言通俗易懂,其中沒有引用任何的典故,更沒有絲毫晦澀的意象,揮灑自如,無雕琢痕跡。古人把它改變為其他詩詞。這是壹首七言絕句詩,有人試圖減去幾個字,將其變為六字、五字,甚至三字詩。壹首完整的詩如果刪減,很容易因辭害義,這首五言詩應無傷大雅: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 酒家何處有, 遙指杏花村。
也有人巧妙地不定字數刪減,居然能改變為壹首古詞。這首詞改變標點沒有刪減壹個字: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 有牧童, 遙指杏花村。也可以通過刪減字數組成新的古詞,這都是古代人的文字遊戲。
同時,有好事者甚至將這首詩改編為話劇、獨幕短劇、電影劇本等,甚至還有文人借此詩索肉要酒,據傳某文人在壹富裕人家做家教,但品嘗不到美食,極為不快,學生向他索要作文題目,他不假思索,寫出了“借問酒家何處有?”。
這首詩由於詩句優美,意境絕佳,歷來有很多人喜歡誦讀,同時有人把這首詩改編成新的詩詞、改變成散文短劇,甚至將其引用到日常生活中,還有人甚至考證這首詩的作者,以及詩中杏花村的地域之爭,這都是源於人們對這首詩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