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無酒不成詩,中國古代有些詩人為什麽醉後吟詩更豪氣?

無酒不成詩,中國古代有些詩人為什麽醉後吟詩更豪氣?

眾所周知,唐朝開啟了詩的海洋,唐詩在我國文學史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據統計,唐朝二百八十九年,期間***產生詩人3000多人,詩作5萬余首,形成了中華文學史上的壹大瑰寶。

唐朝詩人往往借詩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懷,內容包涵了當時的政治、文化、風俗、人情等各個方面的不同情景。或借景抒情、或借物言它、或揭露朝政、或反映社會等等,各種詩作繁雜不壹、琳瑯滿目、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對研究唐朝當時的政治和真實社會形態起到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而與詩有著重大關聯影響的其中壹個因素,那就是——酒。唐朝文人墨客多以酒會詩、以詩會友,關於描寫詩酒的佳作也是數不勝數。如帶酒的詩作中,李白有200余首,杜甫300余首,白居易就有500余首。酒往往也成了詩人借以抒發胸懷、表達情感的最佳選擇了。

1.浪漫“詩仙”李白

盛唐時期浪漫主義詩人、“仙宗十友”之壹的“詩仙”李白,因遭人排擠、仕途困頓,後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他常常借酒來抒發胸中的不平之氣,飲酒賦詩成了他每日最好的消遣了,這壹時期,李白創作了大量關於酒的詩篇,連他自己都說“百年三萬六千日,壹日須傾三百杯”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壹飲三百杯......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行路難·其壹》)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其壹》)

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清新脫俗,飄逸若仙,讀來使人耳目壹新,心情舒暢,腦洞大開。此處我們仿佛看到這樣壹組畫面:壹位玉樹臨風的翩翩男子,左手握杯,右手提劍,邊飲邊舞,邊舞邊詩,詩酒***鳴,人劍合壹......

2.現實“詩聖”杜甫

與李白齊名,被譽為“大李杜”的另壹位盛唐詩人“詩聖”杜甫,是壹位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描寫的多是社會底層的窮苦百姓生活,反映了唐玄宗時期的社會現實,這也因此得罪了朝中的壹些權貴,使他仕途不順,乃至最後辭官離去,生活輾轉拮據,時常靠他人救濟才能勉強維持。

《飲中八仙歌》是杜甫早期的作品。當時他客居長安應試科考,對未來仕途充滿著美好的憧憬,在壹次詩文酒會上,借著酒興吟出了同壹時期八位嗜酒豪飲的文人,分別是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丞相李琎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和焦遂等八人。將這八人人物速成,飲酒豪情,躍然於紙上,讀來心曠神怡,旋律輕快,如身臨其境。

《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麯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3.田園“詩佛”王維

相比“李杜”二人,王維的詩趨向於描寫山水田園方面,不僅如此,他的山水畫更是動靜相兼,意趣悠遠,令人神往。這應該與他在藍田山麓和終南山上過著的半官半隱生活有很大關系。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送別》)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酌酒與裴迪》)

在山水間參禪,在田園裏悟道,超脫世俗,融於自然,這該是種何等的境界啊!

4.邊塞詩人高適

位居唐朝“四大邊塞詩人”之首的高適,以其雄渾悲壯、無雕無飾的詩句勾勒出壹幅幅大漠孤城、將士血灑疆場的軍旅場面。

“床頭壹壺酒,能更幾回眠。”《醉後贈張九旭》 “虜酒千鐘不醉人, 胡兒十歲能騎馬。” (《營州歌》) “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別韋參軍》)

縱酒馳獵,狂狷不亞李白;賦詩指桑,直面不遜杜甫。豪情萬丈,執劍疆場,仿若將我們帶到秋風烈烈、鼓角爭鳴和將士們奮勇殺敵、馬革裹屍的燕趙邊陲。

以上僅是列舉了唐朝眾多詩人中關於描寫詩酒的其中四位詩人,這也說明了詩與酒的聯結情緣,如果將酒比作是詩的浪花的話,那麽詩就是酒的海洋。

唐朝的酒具體是壹種怎樣的飲品?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

我國造酒的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在舜禹時期就發明了酒,到唐朝時,造酒業已發展成熟,比較出名的酒就有十多種,如唐代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記載:“酒則有郢州之富水,烏程之若下,滎陽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河東之乾和葡萄,嶺南之靈溪、博羅,宜城 之九醞,得陽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蝦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漿類酒等。”

酒的品種雖然多,但釀酒之法基本相同。最初的酒分為果酒、黃酒、米酒、藥酒等,至唐宋時期,皆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酒精度數大約在10-18度左右,跟現在的葡萄酒、啤酒度數差不多,這也是為什麽古人豪飲海量、以鬥來計算了。

《漢書·食貨誌》:“壹釀用粗米二斛,曲壹斛,得成酒六斛六鬥。” 《齊民要術》:“作桑落酒法:曲米壹鬥,熟米二鬥。其米令精細,凈淘,水清為度。用熟水壹鬥,限三投便止。漬曲,候曲向發便投,不得失時。勿令小兒人狗食黍。”

事實上,唐朝時期,不僅官方有很多出名的釀酒業,連民間也普遍紛紛在自家釀酒。據記載,當時的京都長安街上,“酒家林立,羽觴飛流,酒簾卷浪,到處彌漫著酒香。”上至帝王將相、達官貴胄,下至佛道寺廟、平民百姓,酒已作為壹種普遍的飲品進入千家萬戶,就連老人、婦女等也常常飲酒。

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酒具有開胃消食、緩解疲勞、驅寒燥濕、舒筋活血、美容養顏、身心愉悅等功效,大量飲酒還可使人神經興奮,恍如春境,愜意無窮,麻痹昏死等。看來,什麽東西超過壹定的限度了都是不好的。

《本草新編·酒》:“酒,味苦、甘、辛,氣大熱,有毒。無經不達,能引經藥,勢尤捷速,通行壹身之表,高中下皆可至也。少飲有節,養脾扶肝,駐顏色,榮肌膚,通血脈。”

唐太宗非常喜歡魏徵釀的酒,贊其為“蠕淥勝蘭生,翠濤過玉薤。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敗。”唐玄宗時有“貴妃醉酒”的典故,唐詩人韓愈“壹尊春酒甘若飴,丈人此樂無人知。”唐憲宗時烏弋山離國進獻的龍膏酒,“酒黑如純漆,飲之令人神爽。”

了解了酒的功效以及唐朝至上而下的飲酒習慣後,我們不難理解詩人為何對酒情有獨鐘了。

文人墨客,以酒會友;詩詞歌賦,以酒助興;迎來送別,以酒相待;風花雪月,飲酒賦詩。風俗節日裏更是離不開酒,酒成了壹種必不可少的必備品融入在唐朝詩人的日常生活中。

而與詩酒有關的娛樂習俗有也很多,如投壺、劃拳、藏鉤、射覆、擲骰等等,最斯文的恐怕要數“流觴曲水”了,即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日這天,壹群文人在彎曲的水渠旁集會,上遊放置盛滿酒的杯子,隨水而流,流到誰面前,誰就喝完杯中酒,吟詩作對,相與為樂。

酒可以打開壹個人的心扉,酒可以壯膽,詩人可以借酒抒情、借酒消愁,誰知酒後不會詩興大發、文如泉湧?李白喝壹鬥酒就可以作詩百篇,詩酒自然也就成了衡量才子佳人的最好準則了。

而詩人對酒情有獨鐘的另壹個重要因素就是可以借酒澆心中不平之氣,借酒抒胸中塊壘之意,借酒寄人生美好期望。唐朝詩人大多懷才不遇、仕途困頓、命運多舛,這和當時的社會政治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素。如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流離失所、王維孟浩然趨向於歸隱的田園生活、韓愈柳宗元屢遭貶謫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詩酒自然成了他們最好的朋友了。

“兩人對酌山花開,壹杯壹杯復壹杯。我 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酒待山中飲,琴將洞口彈”(張籍《盧常侍寄華山鄭隱者》) “開襟成歡趣,對酒不能罷”(孟浩然 《宴包二融宅》)

正因為有了酒做的引子,才有了詩人不少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不朽詩篇之作,對唐朝的文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酒是詩的浪花,詩是酒的海洋。唐朝詩人離不開酒、對酒情有獨鐘,這也許就是所謂的“無酒不成詩”、“詩酒不分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