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李白都是我國著名的詩人,他們被世人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杜甫思念李白的古詩,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杜甫思念李白的古詩(壹)
春日憶李白唐代: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壹樽酒,重與細論文。
譯文
李白的詩作無人能敵,他那高超的才思也遠遠地超出壹般人。
李白的詩作既有庾信詩作的清新之氣,也有鮑照作品那種俊逸之風。
如今,我在渭北獨對著春日的樹木,而妳在江東遠望那日暮薄雲,天各壹方,只能遙相思念。
我們什麽時候才能同桌飲酒,再次仔細探討我們的詩作呢?
註釋
⑴不群:不平凡,高出於同輩。這句說明上句,思不群故詩無敵。
⑵庾開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馬、司徒、司空),世稱庾開府。
⑶俊逸:壹作?豪邁?。鮑參軍:指鮑照。南朝宋時任荊州前軍參軍,世稱鮑參軍。
⑷渭北:渭水北岸,借指長安(今陜西西安)壹帶,當時杜甫在此地。
⑸江東:指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壹帶,當時李白在此地。
⑹論文:即論詩。六朝以來,通稱詩為文。細論文:壹作?話斯文?。
杜甫思念李白的古詩(二)
《贈李白?五古》
作者:唐?杜甫
二年客東都,所歷厭機巧⑴。
野人對腥羶,蔬食常不飽⑵。
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⑶。
苦乏大藥資,山林跡如掃⑷。
李侯金閨彥,脫身事幽討⑸。
亦有梁宋遊,方期拾瑤草⑹。
《贈李白?七絕》
秋來相顧尚飄蓬⑺,未就丹砂愧葛洪⑻。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⑼?
註釋
⑴客,旅居他鄉。歷,經過。厭,厭惡。機巧,機智靈巧。習俗難居也。東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廢。公元628年(唐貞觀二年),號洛陽宮,公元657年(唐顯慶二年),詔改東都。
⑵腥羶,則臭味弗投。草食曰羶,牛羊之屬。水族曰腥,魚鱉之屬。對,對頭,敵手。
⑶豈,難道。無,沒有。青精飯,《陶隱居登真隱訣》:?太極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飯法。采用南燭草帶有露水的葉及莖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飯作青碧色,高格曝乾,當三蒸曝,每蒸輒以葉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補髓,消滅三蟲。久服可延壽益顏。?饣迅(x?n音迅),鳥飯。
⑷苦,因某種情況而感到困難。大藥,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藥,嘆避世引年之無術也。
⑸金閨,金馬門的別稱,亦指封建朝廷。彥,舊時士的美稱。《孔安國傳》:?美士曰彥。?幽討,謂尋討幽隱。
⑹瑤草,仙草,也泛指珍異之草。漢東方朔《與友人書》:?不可使塵網名韁拘鎖,怡然長笑,脫去十洲三島,相期拾瑤草,吞日月之精華,***輕擧耳。?
⑺飄蓬,草本植物,葉如柳葉,開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隨風飄蕩。故常用來比喻人的行蹤飄忽不定。時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遊,無所歸宿,故以飄蓬為喻。未就,沒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認為煉砂成藥,服之可以延年益壽。
⑻葛洪,東晉道士,自號抱樸子,入羅浮山煉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煉丹藥,並在齊州從道士高如貴受?道箓?(壹種入教儀式)。杜甫也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兩人在學道方面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
⑼飛揚跋扈,不守常規,狂放不羈。此處作褒義詞用。
杜甫思念李白的古詩 (三)
夢李白二首①
死別已吞聲②,生別常惻惻③。
江南瘴疣地④,逐客無消息⑤。
敵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⑥,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⑦,何似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⑧,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天使蛟龍得。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③,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⑩。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誌。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
孰雲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① [李白]《李白集?序》:天寶十五年,白臥廬山,永王璘追致之,璘軍敗,白坐系潯陽獄,得釋。乾元元年,終以汙璘事,長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峽江至巫山,以赦得釋。又按本傳:坐永王璘事,長流夜郎,會赦還潯陽,坐辜下獄。時宋若恩將吳兵赴河南,道經潯陽,釋囚,辟為參謀,集中有贈中丞宋公五排詩序其事,②[吞聲]江淹《限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③[惻惻]《寡婦賦》:庶浸遠而哀降兮,情惻惻而彌甚。④ [瘴癘]《南史?任昉傳》:流離大海之南,寄命瘴癘之地。孫萬壽詩:江南瘴癘地,從來多逐臣。⑤ [逐客]《史記?秦始皇紀》:十年,大索逐客,李斯上書說,乃止逐客令。⑥[楓林]《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極目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⑦[羅網]《後漢書、鄧皇後紀》:先君既以武功書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孫,故能束脩不觸羅網。⑧[屋梁]《神女賦》: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⑨ [局促]《史記?灌夫傳》:上怒日,?公平日數言魏其武安短,今日廷論,局促效轅下駒。?⑩[失墜]《後漢書?梁統傳》:宣帝聰明正直,總禦海內,臣下奉憲,無所失墜。(11][冠蓋]班固《西都賦》:冠蓋如雲,七相五公。(12][顦顇]《楚辭?漁父辭》: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顦顇;形容枯槁。按:?顦?亦作?憔悴?。(13][恢恢]《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漏。(14][千秋萬歲]阮籍詩: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15][身後]庾信詩:眼前壹杯酒,誰論身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