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流水鱖魚肥張誌和完整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拓展知識:
壹、全文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壹位漁翁的形象,贊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閑適的象征,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這裏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
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
二、作者介紹:
張誌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祖籍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先世因"不忍坐視民患",棄官隱居黟縣赤山鎮(今祁門縣祁山鎮)石山塢,又遷潤田張村庇。唐代詩人。張誌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
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壹,稱"漁童"和"樵青",張誌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壹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唐大歷九年(774年),張誌和應時湖州刺史顏真卿的邀請,前往湖州拜會顏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顏真卿等東遊平望驛時,不慎在平望鶯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萬字,《大易》十五卷,有《漁夫詞》五首、詩七首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