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杜甫詩詞

杜甫詩詞

杜甫詩詞1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許身壹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誌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取笑同學翁,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誌,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雲缺。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幹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沈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得結。淩晨過驪山,禦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聖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冰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誰能久不顧,庶往***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吾寧舍壹哀,裏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杜甫詩詞2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評析]:比較“夫”字的含義“岱宗夫如何”(無義)“夫戰,勇氣也”(句首發語詞)該詩描寫了泰山的高大壯美。頷聯:用誇張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於陽光不能同時照到它的兩面,形成壹面如同清晨,壹面如同傍晚的奇觀。尾聯:詩的字面意思是(某壹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視群山,群山就顯得渺小了。表現了杜甫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壹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壹個偉大詩人的關鍵所在,這也是想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必備心理條件,所以該詩影響深遠,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引用以勉勵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絕頂”,才能享受“壹覽眾山小”的勝利的喜悅。

 [賞析]:(1)齊魯青未了壹句寫出了初望泰山時興奮、驚嘆仰慕之情;壹個“割”字,煉得極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由望嶽而產生的登嶽之意願,道出詩人的雄心和氣概的壹個名句是:會當臨絕頂,壹覽眾山小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評析]:“感時”和“恨別”是詩的核心內容。第壹句,寫國都淪陷,國家殘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還在,就有希望!後四句,時局動亂國事危急造成骨肉分離,烽火不息致使家書斷絕,這些都使詩人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撓頭皮度日如年,以至頭發變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難以勝簪了。也隱含壹種厭倦戰爭,思念親人之情。

 [賞析](1)全詩從結構看,首聯總寫 望中所見 ,頷聯分寫,通過 花和鳥 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通過壹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

 (2)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壹個細節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采用擬人寫法,意思是由於戰亂,都城破敗,仿佛花也因感嘆時事而落淚,鳥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壹何怒,婦啼壹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壹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唯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賞析]:(1)“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獨”字的作用主要是:暗示老婦已被抓走。

 詩題《石壕吏》,但對起決定作用的小吏卻是略寫,詳寫的是老婦人,這是為什麽?用老婦人的直接控訴,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戰爭政策給勞動人民帶來的災難,更形象地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表現差吏的橫征暴斂和老婦的悲傷痛苦,對比鮮明的二個字是怒、苦。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抨擊石壕吏的兇暴及冷酷,表達詩人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 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方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評析]:詩中茅屋即現在的杜甫草堂。全詩通過自家茅屋為秋風吹破、大雨如註、長夜難眠,推己及人,聯想到國家命運、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抒發了詩人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本詩選材典型,生活氣息濃郁,篇末的感慨和憧憬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即前面部分的敘事、描寫的內容,不是空喊口號)語言通俗樸素,明白如話,但又韻味十足,平淡中見神奇。句型打破七言和駢偶的形式束縛,兼用長短句和奇句,便於刻畫形象和抒發感情。

 [賞析]:(1)詩中升華精神,最能表現詩人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胸懷的兩句詩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杜甫在這首詩中表現了杜甫壹種飽覽民生饑苦、體察人間冷暖的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濟世情懷。

杜甫詩詞3

 年代:唐

 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絕句》(其壹)

 內容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

 賞析:

 長江滔滔東流至四川奉節,即古代的夔州,就進入了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之第壹峽──瞿塘峽。此詩作於大歷初,描繪歌頌了此處的山川形勝。

 東漢末劉璋據蜀,分其地為三巴,有中巴,西巴,東巴。夔州為巴東郡,在“中巴之東”。“巴東山”即大巴山,在川、陜、鄂三省邊境,詩中特指三峽兩岸連山。“巴”、“東”字在首句重復,前分後合,構成由舒緩轉急促的節拍,使人從聲音上感受到大山的氣勢。“中巴之東巴東山”,七字皆陰平聲,更屬創格,形成奇崛拗峭的音調,有助於氣氛渲染,給人以石破天驚之感。次句寫江水,“開辟”用如時間副詞,意為從開天辟地以來,自古以來。不說“自古”而說“開辟”,極見推敲。因為“自古”只能表達壹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而“開辟”這個動詞聯合結構的詞匯富於形象性,能引起壹種動感,仿佛夔門的形成是浪打波穿的結果,既形容出自然的偉力,又見出其地勢的古老和險要。

 前兩句從較大角度,交代出夔州的地理環境,下兩句進而更具體地描繪其山川形勝。“白帝”即白帝城,城在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這裏是公孫述割據稱雄之處,也是三國時蜀漢防東吳的要沖,因它守住瞿塘峽口,足資鎮壓,所以說是“三峽鎮”。在湍急的瞿塘峽江心,舊時有灩滪堆,冬日出水,夏日沒入水中成為暗礁,所以“其間道路古來難”,不可謂不險。“百牢關”在漢中,兩岸絕壁相對而立,六十裏不斷,因為它和夔州的瞿塘相似,所以用來作比。下聯十四字抓住“高”、“險”特征,筆力千鈞,把“高江急峽”寫得極有氣勢。兩句分承山水,句式對仗,音韻砍截,與散行作結風味全殊。

 如果我們用盛唐絕句傳統手法作對照,就會發現此詩在寫作上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壹,傳統絕句註重音調的平仄諧調,句格的穩順;而此詩有意追求拗調,首句全用平聲字,給人以奇離突兀之感。二,傳統絕句註重風調,追求壹唱三嘆之音,尾聯多取散行,壹般“以第三句為主,第四句發之”(楊仲弘語),構成轉合,即使用對結,也多采取流水對;此詩用“的對”作結,類半首律詩,詩意的轉折在兩聯之間,結束的音調戛然而止。三,傳統絕句註重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純寫景的不多,而此詩兩聯皆分寫山水。純乎寫景,卻又並非無情。它通過奇突雄渾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取得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而抒情已存乎寫景之中,讀者能感到詩人對祖國奇異山川的熱愛和由衷的贊美。

杜甫詩詞4

 年代:唐

 作者:杜甫——《水檻遣心二首》(其壹)

 內容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

 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賞析:

 杜甫定居草堂後,經過他的壹番經營,草堂園畝擴展了,樹木栽多了。水亭旁,還添了專供垂釣、眺望的水檻。詩人經過了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後,現在得到了安身的處所,面對著綺麗的風光,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壹些歌詠自然景物的小詩。

 《水檻遣心》二首,大約作於公元七六壹年。此為第壹首,寫出了詩人離開塵囂的閑適心情。軒,長廊;楹,柱子。賒,遠。首聯先寫草堂的環境:這兒離城郭很遠,庭園開闊寬敞,旁無村落,因而詩人能夠極目遠眺。中間四句緊接著寫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詩人憑檻遠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蕩蕩,似乎和江岸齊平了。這是寫遠景:“幽樹晚多花”則寫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蔥蔥的樹木,在春日的黃昏裏,盛開著姹紫嫣紅的花朵,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五、六兩句刻畫細膩,描寫極為生動:“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妳看,魚兒在毛毛細雨中搖曳著身軀,噴吐著水泡兒,歡欣地遊到水面來了。燕子呢,輕柔的軀體,在微風的吹拂下,傾斜著掠過水蒙蒙的天空……這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葉夢得《石林詩話》雲:“詩語忌過巧。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此十字,殆無壹字虛設。細雨著水面為漚,魚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則伏而不出矣。燕體輕弱,風猛則不勝,惟微風乃受以為勢,故又有‘輕燕受風斜’之句。”唯其雨細,魚兒才歡騰地遊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魚兒就潛入水底了。唯其風微,燕子才輕捷地掠過天空;如果風大雨急,燕子就會禁受不住了。詩人遣詞用意精微至此,為人嘆服。“出”寫出了魚的歡欣,極其自然:“斜”寫出了燕子的輕盈,逼肖生動。詩人細致地描繪了微風細雨中魚和燕子的動態,其意在托物寄興。從這二句詩中,我們不是可以感到詩人熱愛春天的喜悅心情嗎?這就是所謂“緣情體物”之工。

 尾聯呼應起首兩句。以“城中十萬戶”與“此地兩三家”對比,更顯得這兒非常閑適幽靜。全詩八句都是對仗,而且描寫中,遠近交錯,精細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劃之痕”。它句句寫景,句句有“遣心”之意。黃賓虹先生曾經說過:“山水畫乃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黃賓虹畫語錄》)高明的繪畫如此,感人的詩歌更是如此。此詩描繪的是草堂環境,然而字裏行間含蘊的,卻是詩人優遊閑適的心情和對大自然春天的熱愛。

杜甫詩詞5

 “偉大的惠特曼曾斷言:壹個民族的最高檢驗是自己所產生的詩歌。”

 此言是真理,已得到證實,詩是文字最高妙之境界。

 “公元731年至公元741年這十年間,可謂杜甫壹生最快意的日子,它包含了唐王朝的鼎盛期與自己青春期的兩次壯遊,由“會當臨絕頂,壹覽眾山小”

 此句有豪邁之氣,是俺最喜歡之杜詩之壹。

 “他為我們留下了壹千四百余首詩歌,而他的生命,也就以另壹種形式,存在於這些永恒的詩篇之中。這種生命與詩篇,是人類可遇而不可求的,均衡的天才,健全的人格,理性的生活,以及在不同的階段,發散著不同光澤的火焰,並且愈至晚年愈純粹。杜甫是壹個民族的身心狀況俱佳時的偉大產物,他的詩篇,與他的詩篇和生命所合成的文化意義上的象征,同樣的偉大。”

 只有具有偉大品格之人,才可以寫出充滿人性光輝之詩篇,其文字才會永久留存,千秋傳頌!

 “我是在試圖選出自己心目中的`中國的民族詩人與文學代表。是的,這是壹個禁不住的誘惑,全世界都是如此,英國推出了莎士比亞,德國推出了歌德,俄羅斯推出了普希金,現在,我想為中國推出杜甫。”

 我更傾向於蘇東坡居士,蘇詞既有大江東去之豪邁,又有溫婉深摯,纏綿癡絕之情懷,真正是壹位俠骨柔腸,能屈能伸之真漢子。

 “杜甫的偉大詩篇,不僅是壹部唐王朝的史詩及個人心靈史,它還與杜甫的生命合成了壹個人類文化的偉大象征,他割據了《神曲》《浮士德》未能把握的大地;在包容壹切,融化壹切的力量上,曹雪芹堪稱是杜甫的對手,《紅樓夢》無疑是壹部空前偉大的小說史詩。但杜甫的包容,是壹種盛年期的翻騰著的海洋的包容,曹雪芹的包容,則是壹種趨於靜止的巨大的湖泊的包容。”

 文無第壹,各有所好,但不同氣質的文字,各具美態,可以在歷史上各領風騷,互不沖突,但若因文風不同而故意將別人之作品水平貶低,則是下流之舉。

 “或許,妳會覺得這四句不太象詩,不符合心目中的傳統詩境,然而,它所呈現的苦難中的鎮靜,卻是詩骨,是大廈的支柱。它的每壹字,每壹句,都似植入了大地的巖層,所有個人的苦難與民族的憂患,都被從容地梳理成格律的莊嚴與崇高,使妳不能不產生著壹種皈依——這種皈依,並非宗教意義上的順從,而是壹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的吸附。擁有這樣的詩句與詩人的民族,可以暫時地被擊倒,但妳不能想象它會被擊垮。”

 對詩之解讀,各隨其情其心,品味便各異,樓主對杜詩推崇,自然便品出別樣之深厚。

 《杜甫的象征》--作者莊曉明對詩之解讀,對杜詩之賞析已深入其人格之魅力,更與中外古今之詩人作者作深入比較,條分縷析,可見研讀之深,所思之深,所悟之深,見解十分獨到,令人讀之深受教益。

杜甫詩詞6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註: 這首詩作於詩人入蜀之初,在杜甫歷盡顛沛流離之後,終於結束了長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頭蓋了壹座草堂,暫時定居下來了。詩人在久經離亂,安居成都草堂後不久,客人來訪時作了這首詩。

 但:只。

 緣:因為。

 蓬門:蓬草編織的門。

 飧:熟食。

 兼味:指飯菜不豐富。

 舊醅:沒過濾的陳酒。

 舍:指家。但見:只見。此句意為平時交遊很少,只有鷗鳥不嫌棄能與之相親。

 蓬門:用蓬草編成的門戶,以示房子的簡陋。

 1.首聯描繪了怎樣的環境?賞析皆字。

 答: 首聯描繪了草堂環境的清幽,景色的秀麗,點明時令、地點和環境。皆字寫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壹片之感。

 2.頷聯描寫景物,在空間上有何變化?體味作者的情感。

 答: 頷聯由外轉內,從戶外的景色轉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與客人談話的口吻,增強了生活實感,表現了詩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誠。

 3作者待客選取了哪些細節?待客兩句傳達出了哪些信息?

 答: 作者選取了最能顯示賓主情意的生活場景,著意描畫。

 A主人盛情招待,頻頻勸飲,卻因力不從心,酒菜欠豐,而不免歉疚。

 B我們仿佛聽到那實在而又親切的家常話,字裏行間充滿了融洽氣氛。

 4.尾聯細節描寫表現了詩人隱居生活怎樣的快樂?

 答: 尾聯以邀鄰助興的精彩細節,出人料想地筆意壹轉。這令人想到陶淵明的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無須事先約請,隨意過從招飲,是在真率純樸的人際關系中所領略的絕棄虛偽矯飾的自然之樂。

 5.前二名勝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對表達詩人情感有何作用?

 答: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二句,寫詩人住所周圍綠水環繞,日日鷗鳥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愜意和無人相依的寂寞心情,為下文表達客至的喜悅營造氛圍,景中含情。

 賞析:

 《客至》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壹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作者在成都草堂落成後寫的。前兩句描寫居處的景色,清麗疏淡,與山水鷗鳥為伍,顯出與世相隔的心境;後面寫有客來訪的欣喜以及誠懇待客,呼喚鄰翁對飲的場景,全詩流露詩人誠樸恬淡的情懷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渾成,壹線相接,把居處景、家常話、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場景刻畫得細膩逼真,表現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

 該詩是壹首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紀事詩,表現詩人誠樸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註:喜崔明府相過,簡要說明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