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鄭少府入遼***賦俠客遠從戎》
唐代:駱賓王?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幹。
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
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譯文:邊塞外族入侵挑起了戰爭,豪傑將士夜渡桑乾遠赴國難。柳葉被雪亮的箭鏃撥開,桃花對映著鑲玉的馬鞍。天空圓月把弓影投射到地上,大片星鬥映在劍的項端。不要學那過河行刺的荊軻,空唱壹曲《易水寒》。
2、《俠客行》
唐代: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譯文: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壹樣明亮。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十步之內,穩殺壹人,千裏關隘,不可留行。完事以後,拂衣而去,不露壹點聲,深藏身名。有時空閑,步過信陵郡,來點酒飲,脫劍橫在膝前。
與朱亥壹起大塊吃肉,與侯嬴壹道大碗喝酒。三杯下肚,壹諾千金,義氣重於五嶽。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氣吞虹霓。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身為俠客縱死俠骨也留香,不愧為壹世英豪。誰能學揚雄那個儒生,終身在書閣上,頭發白了,還在書寫《太玄經》。
3、《白馬篇》
魏晉: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淩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譯文:駕馭著白馬向西北馳去,馬上佩帶著金色的馬具。有人問他是誰家的孩子,邊塞的好男兒遊俠騎士。年紀輕輕就離別了家鄉,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到邊塞顯身手建立功勛。下苦功練就了壹身武藝。拉開弓如滿月左右射擊,壹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飛騎射裂了箭靶“月支”,轉身又射碎箭靶“馬蹄”。他靈巧敏捷賽過猿猴,又勇猛輕疾如同豹螭。聽說國家邊境軍情緊急,侵略者壹次又壹次進犯內地。告急信從北方頻頻傳來,遊俠兒催戰馬躍上高堤。隨大軍平匈奴直搗敵巢,再回師掃鮮卑驅逐敵騎。
上戰場面對著刀山劍樹,從不將安和危放在心裏。連父母也不能孝順服侍,更不能顧念那兒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戰士名冊,早已經忘掉了個人私利。為國家解危難奮勇獻身,看死亡就好像回歸故裏。
4、《隴頭吟》
唐代:王維
長安少年遊俠客,夜上戍樓看太白。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關西老將不勝愁,駐馬聽之雙淚流。
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蘇武才為典屬國,節旄落盡海西頭。
譯文:長城少年是仗義輕生的俠客,夜裏登上戍樓看太白的兵氣。 隴山上的明月高高照臨邊關,隴關上的行人夜晚吹起羌笛。 關西地區來的老將不勝悲愁,駐馬傾聽笛聲不禁老淚橫流。
身經大大小小百余次的戰鬥,部下偏將都被封為萬戶之侯。 蘇武歸漢後只被拜為典屬國,節上旄頭徒然落盡北海西頭。
5、《詠荊軻》
魏晉: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誌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裏,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譯文:燕國太子喜歡收養門客,目的是對秦國報仇雪恨。 他到處招集有本領的人,這壹年年底募得了荊卿。君子重義氣為知己而死,荊軻仗劍就要辭別燕京白色駿馬在大路上鳴叫,眾人意氣激昂為他送行。
個個同仇敵愾怒發沖冠,勇猛之氣似要沖斷帽纓易水邊擺下盛大的別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漸離擊築築聲慷慨悲壯,宋意唱歌歌聲響遏行雲。座席中吹過蕭蕭的哀風,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紋。唱到商音聽者無不流淚,奏到羽音荊軻格外驚心。
他明知這壹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將萬古長存。登車而去何曾有所眷顧,飛車直馳那秦國的官廷。勇往直前行程超過萬裏,曲折行進所經何止千城。
翻完地圖忽地現出匕首,秦王壹見不由膽顫心驚。 可惜呀!只可惜劍術欠佳,奇功偉績終於未能完成。荊軻其人雖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遠激勵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