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亭的意象的詩句 1.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壹意象
長亭 是陸上的送別之所。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裏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
如: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 白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於境界之中。壹起寫平林寒山境界,蒼茫悲壯梁元
帝賦雲:“登樓壹望,唯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此詞境界
似之。然其寫日暮景色,更覺淒黯。此兩句,白內而外。“瞑色”兩句,自外
而內。煙如織、傷心碧,皆瞑色也。兩句折到樓與人,逼出“愁”字,喚醒全
篇。所以覺寒山傷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則以人不歸耳。下片,點明
“歸”字。“空”字,亦從“愁”字來。烏歸飛急,寫出空間動態,寫出鳥之
心情。鳥歸人不歸,故雲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於境界之中。壹起寫平林寒
山境界,蒼茫悲壯。粱元帝賦雲“空佇立”。“何處”兩句,自相呼應,仍以
境界結束。但見歸程,不見歸人,語意含蓄不盡。
…………………………………………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壹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壹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歌詞也參考了壹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於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淒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滅裂的二十世紀。這首歌已經成了新的“陽關三疊”,“四千余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中國人,已經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2.分析古典詩詞中長亭意象
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麽,意象又是什麽呢?簡而言之,詩人在客觀之物上加上主觀之意,便創造出壹定的意象。在古詩詞的創作和發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特定的場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壹些意象是反復出現的。筆者在此用壹首小詩把高考中經常出現的意象進行總結,以助考生記憶,從而更好地解答詩詞鑒賞題: 別時長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傳愁緒。
烏鴉燕子系興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典詩詞裏,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聯,《詩經》中的《采薇》便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
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常出現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鈴》同時寫到了這兩種意象,分別是“寒蟬淒切,對長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6、落“花”流“水”傳愁緒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又如李清照《壹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壹種相思,兩處閑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 烏鴉這種鳥經常在墳頭等地出現,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壹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
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時事變遷,抒發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出現“烏鴉”這壹意象的高考題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2006年江蘇卷《鷓鴣天》“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
2007年浙江卷出了壹道對比鑒賞題,分別是劉禹錫的《烏衣巷》、吳激的《人月圓》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過“燕子”這壹意象,表達了深沈的興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生變遷。
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如《揚州慢》“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
2007年湖北卷詩詞鑒賞題《過華清宮》也用到了樹木的意象:“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3.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壹意象
秦漢時期在鄉村大約每十裏設壹亭,亭有亭長。如《史記》漢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秦制三十裏壹傳,十裏壹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裏設壹亭,負責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後來也成為人們郊遊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十裏長亭壹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裏壹長亭,五裏壹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裏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長亭、楊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別詩詞中是經常出現的,已經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都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號。“送君十裏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典場面。
經典長亭詩詞: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唐王初《送王秀才謁池州吳都督》:池陽去去躍雕鞍,十裏長亭百草幹。衣袂障風金鏤細,劍光橫雪玉龍寒。晴郊別岸鄉魂斷,曉樹啼烏客夢殘。南館星郎東道主,搖鞭休問路行難。
李叔同(弘壹大師)《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壹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4.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壹意象
秦漢時期在鄉村大約每十裏設壹亭,亭有亭長。
如《史記》漢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秦制三十裏壹傳,十裏壹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裏設壹亭,負責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
後來也成為人們郊遊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十裏長亭壹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裏壹長亭,五裏壹短亭。
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裏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長亭、楊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別詩詞中是經常出現的,已經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都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號。“送君十裏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典場面。
經典長亭詩詞: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唐王初《送王秀才謁池州吳都督》:池陽去去躍雕鞍,十裏長亭百草幹。衣袂障風金鏤細,劍光橫雪玉龍寒。
晴郊別岸鄉魂斷,曉樹啼烏客夢殘。南館星郎東道主,搖鞭休問路行難。
李叔同(弘壹大師)《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壹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5.含有月,菊,梅,松,梧桐,杜鵑,蟬,柳,芳草,長亭這些意象的
1)月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2)菊
菊花(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3)梅
山園小梅(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金樽
4)松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 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 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 孤琴候蘿徑
5)梧桐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 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懷謝公
6)杜鵑
更漏子(宋·趙長卿)
日彤彤
風蕩蕩
簾外柳花飛揚
紅有限
綠無窮
雨晴芳徑中
腸寸結
縈離別
還是去年時節
春暮也
子歸啼
傷春三月時
7)蟬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8)柳
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壹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9)芳草
蘇幕遮(宋·範仲淹)
碧雲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10)長亭
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壹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
按:更多相關詩詞 請在己所給鏈接上查尋 須註意辨別有些錯字
6.長亭是什麽意象
《長亭送別》的意象分析《長亭送別》選自元代具有“ 花間美人” 藝術風格的雜劇作家王實甫之《西廂記》。
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詞之美和諧統壹, 造就了王實甫“ 文采派” 代表作家之美譽。其中起著關鍵作用的元素是意象, 且不說整曲《西廂記》“滿園春色關不住”,單摘其“紅杏”壹枝—— 《長亭送別》的意象美,與君***同摩玩品味壹番。
《長亭送別》的意象美,美則如斯:1.經典性。當代社會推崇時尚, 酷愛流行, 但流行時尚的東西易如曇花壹現, 稍縱即逝, 傳統經典的事物才能耐人尋味, 永開不敗。
美麗多情的崔鶯鶯不得不屈從於頑固的老母親, 於郊外長亭送別自己的心上人張珙。此時此刻多少離愁別恨湧上心頭, 可作為相府千金的她, 欲哭只能無淚, 欲喊只能無聲。
王實甫巧妙地將古典詩詞及其相關的經典意象、意境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化用於崔鶯鶯所唱的曲詞, 以利於女主公委婉地抒情達意。全文多處化用古典詩詞, 如“ 碧雲天, 黃花地” 化用於範仲淹《蘇幕遮》壹詞“ 碧雲天, 黃葉地”;“未飲心先醉”脫化於柳永之《訴衷情近》“ 未飲心如醉”; “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語出蘇軾詞《滿庭芳》;“ 伯勞東去燕西歸”, 源於樂府詩《東飛伯勞歌》。
作為壹名高明的工匠,王實甫妙筆熔煉古典詩詞入曲, 更巧手化用了伴其與“ 生” 俱來的優美意境。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端正好》壹曲中“ 碧雲天, 黃花地” 不就是描繪了壹種秋景淒涼的意境? 所以它特別能烘托那種淒冷蕭條的送別氛圍, 處於送別之境的崔鶯鶯自然就會觸景生情, 因景及情地向張生傳達其柔情蜜意。曲詞唱調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例子在《長亭送別》中比比皆是。
《長亭送別》短短壹折戲, 十九支曲牌, 包含的意象多達30 多種, 且它們皆為經典之意象。碧雲、黃花、西風、北雁、紅葉、柳枝、疏林、野草、夕陽、古道、伯勞、燕子.. 這些意象在中國傳統詩詞曲文賦中無數次地被文學家們用以傳情達意, 造境設勢, 有的意象至今仍被多次反復沿用於現當代歌曲中。
如《城南舊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夕陽山外山” 幾句歌詞中就包含著長亭、芳草、夕陽、古道、青山如此多的傳統意象。 2.聯想性。
聯想的作用在於將某種事物擴展到與其相似或相關的事物。意象的聯想性無形之中擴展了意象內涵的豐富性, 自然就能拓展詩詞的表現力,加強曲牌的抒情性。
聯想性源於經典性,經典的意象壹直喜為文人騷客所運用,這些傳統的意象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特有的審美情趣,其內涵不斷拓展和豐富起來。 《長亭送別》像“ 花落水流紅, 閑愁萬種” 這樣包含富於經典性和聯想性意象的例子, 多如散落草叢的野花, 美似彌布夜空的星星。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 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端正好》)”, 幾句曲詞就運用了五個經典的意象。
壹時間, 它們的聯想性也可以使我們的腦中頓時“ 湊聚” 許多相關的詩句, “ 黃花” 不是可以觸動我們的情思, 聯想到易安居士的“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 “西風”又令我想及瀟湘妃子林黛玉《詠海棠》詩“嬌羞默默同誰訴,倦依西風夜已昏!” 兩種意象竟還同時出現於李清照之“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紅葉”自然可以讓我們的聯想之旅奔向杜牧之“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的楓林秋意之妙境。
《壹煞》寫鶯鶯的“別愁”,使用了“青山”、“ 疏林”、“ 淡煙”、“ 暮靄”、“ 夕陽”、“ 古道”、“ 禾黍”、“ 秋風”、“ 馬嘶”多種意象。運用這些意象寫“ 愁” 的,我們可以在唐詩宋詞中俯拾即是。
青山即“ 行人無限秋風思, 隔水青山似故鄉”,“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古道”即“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千裏斷腸,關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 夕陽” 即“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山空見日斜時”、“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煙靄”即“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念去去, 千裏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四煞》中鶯鶯感嘆“ 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即將離別之際,怎樣將自己的愛恨情仇盡情傾訴給張生?直露剖白不符其大家閨秀的身份, 且略顯輕薄又蒼白, 用意象造境傳情自然就委婉深沈多了。
“ 淚添九曲黃河溢, 恨壓山峰華嶽低”,瞧!以水喻愁,不是還有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嗎? 《收尾》壹典“遍人煩惱填胸臆, 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寫離愁,以“車”這種工具設意象, 決不是王實甫之首創。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就有“ 休問離愁輕重, 向個馬兒馱也馱不動”,王實甫不過是易馬為車。
董之以馬形容離愁, 也並非其首創, 宋人石孝友《玉樓春》詞已有“ 春愁離恨重於山, 不信馬兒馱得動” 的比喻。古詩詞中以馬、車、船這些交通工具為意象來載愁寫愁決不限於以上這些,李清照《武陵春》“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長亭送別》的意象美不僅在於它們的經典魅力, 更在於它們的聯想性, 易於拓展讀者。
7.關於"長亭"的古詩有什麽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壹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並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壹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歌詞也參考了壹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於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淒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滅裂的二十世紀。這首歌已經成了新的“陽關三疊”,“四千余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中國人,已經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長亭送別》表現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壹杯酒,南北東西萬裏程”的送別主題,情節並不復雜。整折戲崔鶯鶯主唱,由三個場面構成:長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時。隨著戲劇場面的轉換,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風景畫面,讓壹個個描繪秋景的組合意象融人了戲曲空間。讀者欣賞優美的唱詞,如同陪同劇中人在如畫的風景中行進,進入了壹種詩化的境界。下面的設計,淡化戲劇情節,突出對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詞意境的感悟和戲曲語言的欣賞。
《雨霖鈴》(柳永)鑒評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咒語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是宋詞婉約派的傑出代表,後人評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可見作品流傳之廣。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蟬淒切》更被譽為寫別情的典範之作,千百年來,深受讀者的喜愛。
宋無名氏《題壁》詩雲:“白塔橋邊賣地經,長亭短驛最分明。如何只說臨安路,不較中原有幾程!”諷刺南宋某些人茍且偷安,不思收復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現實。
“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壹曲戍煙中”,以情景交融之筆結束全詩。夕陽西沈,長亭遙對,哀笳壹曲,戍煙四起,在這般戰亂淒涼的環境中,壹位“驚時感事俱無奈”(見其《重陽日荊州作》)的詩人,獨自憂愁、感傷。
8.詩歌裏酒 鴻雁 雙鯉 長亭的意向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壹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壹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壹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雙鯉、鯉魚、鯉素:書信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裏五裏,長亭短亭。謂十裏壹長亭,五裏壹短亭。”“長亭”成為壹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淒切,對長亭晚”等。
9.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壹意象.讓論述啊,寫不出來.急用.試論
秦漢時期在鄉村大約每十裏設壹亭,亭有亭長。
如《史記》漢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秦制三十裏壹傳,十裏壹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裏設壹亭,負責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等服務。
後來也成為人們郊遊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十裏長亭壹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裏壹長亭,五裏壹短亭。
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特別是經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裏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長亭、楊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別詩詞中是經常出現的,已經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都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號。“送君十裏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典場面。
經典長亭詩詞: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壹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唐王初《送王秀才謁池州吳都督》:池陽去去躍雕鞍,十裏長亭百草幹。 衣袂障風金鏤細,劍光橫雪玉龍寒。
晴郊別岸鄉魂斷,曉樹啼烏客夢殘。南館星郎東道主,搖鞭休問路行難。
李叔同(弘壹大師)《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壹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