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蘇軾的詩句是怎樣用入詞中的?

蘇軾的詩句是怎樣用入詞中的?

元佑詞人以詩文句法入詞,始於蘇軾.蘇軾把陶淵明《歸去來辭》改寫成(哨遍),將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概括成(水調歌頭),在詞體上也堪稱創制.

以前詞家於調名外極少立題,蘇軾不少詞作不但始用標題,有的還系以小序,小序長者達數百字,文采斐然,頗能引人入勝.

蘇軾以詩為詞,擴大了詞體的表現力.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聯翩,逸興遄飛.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憑高眺遠”、(滿庭芳)“歸去來兮”等,這類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開辛棄疾的某些清曠奇逸之作.在語言和音律上,也體現了蘇軾的創新精神.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詞匯,兼采史傳、口語,以清雄見稱,對以前詞人鏤金錯采的風尚有所改變.他重視音律,但不拘泥於音律.蘇軾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除了“大江東去”壹類壯麗詞外,另壹些作品,或清曠奇逸,或清新雋秀,或婉媚纏綿,都各具風韻.如(江城子)悼念亡妻,壹往情深;(水龍吟)詠唱楊花,幽怨纏綿;(蝶戀花)寫佳人的歡笑攪動了墻外行人的春愁,風情嫵媚動人.

詞是隨著隋唐燕樂的流播,由詩歌與音樂結合而產生的壹種新興格律詩體.它有著既屬於音樂,又屬於詩歌的雙重屬性.

詩與樂的結合,在其初期音樂明顯地占著支配地位.從五代至柳永,詞為艷科,填詞以協律為要,表意以婉約為宗,詞附庸於音樂.作者要制詞,必須先依曲子的節拍長短,倚聲入調.到蘇軾時代,詞逐漸脫離音樂而變為“不歌而誦”.特別是蘇軾的“以詩為詞”,從詞與詩的淵源這壹角度,力求擺脫音律對詞的束縛,使詞風突變,解放了詞體,開拓詞境,提高了詞的品格,使詞擺脫了附庸的地位而蔚為大國,成為壹種獨立的抒情詩體.

蘇軾“以詩為詞”的藝術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壹,詞境的拓展.

蘇軾革新詞體,內容和題材不斷擴大,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舊藩籬,使詞從“花間”“尊前”走向廣闊的社會人生.蘇軾不僅以詞寫男女之情、離別之恨、羈旅之愁等傳統題材,而且把詩人慣寫的懷古感舊、傷時論世、紀遊詠物、悼亡贈友、謫居談禪、詠史遊仙、農事村景、說理議政等等題材和內容全部納入詞的創作領域,凡可為詩者皆可入詞,詞達到了“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藝概》)的境地.

五代、宋初之詞,題材狹窄,內容貧弱.在蘇式看來,詩的表現疆域,是壹個海空、無拘無束的大自在.詩既然如此,作為詩之苗裔的詞也理當如此.因此,他不滿時人以“艷科”為繩索,對詞分橫加種種束縛.許多時人認為應該在詩中表現的題材和內容,他都壹壹納入詞中,徹底沖破了詞為“艷科”的牢籠,把詞從相思眷戀、離愁別恨的狹小樊籬中解放了出來,引向廣闊的社會人生.為宋詞的創作開辟了無限廣闊的藝術天地,給詞以新鮮的血液和生力.

其二詞風的改革.

蘇軾打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觀念,壹掃舊習,以清新雅練的字句,豪邁勁拔的筆力和縱橫奇逸的氣象來寫詞,使詞作仿佛“挾海上風濤之氣”(《花草蒙拾》),格調大都雄健頓挫、激昂排宕,形成了與蘇詩風格相似的詞風.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裏卷潮來”,筆勢如“突兀雪山,卷地而來” (《吷庵手批東坡詞》蘇軾不僅以詩文句法入詞,且多吸收詩賦詞匯,兼采史傳、口語,突破詞的音律束縛,以便更充分地表情達意,使詞為文學而作,不盡為應歌而作.

唐五代以來,詞在風格上專主柔曼婉媚.從溫庭筠到柳永,這壹期間許多詞家的眾多詞作,雖也有雅俗之分,但詞風的總體傾向於婉媚,而且詞從的內容到形式都依附於音樂.蘇軾對此頗為不滿.突破詞的音律束縛,將詩的風格引入詞中,推動著對詞的內容與形式的純文學的追求.這壹重要的轉變,正是詞的文學生命重於音樂生命之始,大大提高了詞體的表現力.這也是蘇軾對詞的壹大貢獻.

其三,風格多樣化.

唐五代以來,詞以婉約為宗,風格單壹.蘇軾認為,詞的風格不應偏側於婉媚壹隅,而應如詩壹般剛柔兼具,多姿多彩,橫豎爛漫.蘇軾對彌漫詞苑的浮艷柔媚之氣極為不滿,於柳永與婉約詞派之外,另立壹宗,成為宋代豪放詞派的卓越開創者.但蘇軾的詞不只有雄放的壹面,而是隨意境的變化,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如《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寫佳人歡笑而攪動墻外的春愁,風情嫵媚動人,於真摯細膩之中獨凝重淳厚之筆.王士禎《花草蒙拾》評曰:“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彼但解作‘大江東去’耶?”

開創豪放風格,誠然是蘇式革新詞風的重要方面,但其革新詞風的旨意和功績卻不盡在於此.蘇軾革新詞風,並非單純反對婉約,而是要改變婉約風格獨主詞壇的局面,使詞的風格由壹元化朝多元化發展,形成婉約、豪放、清麗、韶秀、曠遠等多種風格同秀***榮的局面.

其四,以詞陶寫情性.

他把士大夫的情性誌趣註入詞中,並把士大夫的情性誌趣與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藝形式結合在壹起.開拓了詞的抒情功用,使詞於合樂歌唱之外有足以自立的文學價值.提高了詞的品位,也增強了詞的生命活力.另外,他還從人的情感需要出發,以體現主體情性為主要宗旨.這與傳統詩偏重社會政治的功利性不同,而貼進壹般士大夫文藝生活和歌詞創作的實際.是對傳統詩作了合乎人情的修正,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綜上所述,蘇軾倡導詞之詩化,在詞的題材、內容、風格、抒情功用,用等領域裏所進行的壹系列革新,可以歸結為壹個方面:即註重、開發、增強詞的文學屬性,使詞擺脫附庸於樂的僚屬地位而向詩回歸.這就勢必涉及到問題的另壹個方面:即怎樣看待詞的音樂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