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不進則退的詩句 1.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意思類似的詩句有哪些
原意是指船只在逆水中行駛,如果不向前行駛,就會隨水的流動而後退。
寓意只有不斷地學習和充實才能求得進步,如果不能做到不斷進步,就會因為別人的進步或者自己知識的退化而退步。壹、成語釋義: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二、成語出處:清·梁啟超《蒞山西票商歡迎會學說詞》:“夫舊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為人之處於世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三、成語賞析:四、成語典故:宋朝時候,有個農家子弟名叫方仲永,五歲的時候就能寫詩。
他父親把詩拿給讀書人看,大家都很驚奇。以後,不斷有他父親去作客,以索取仲永的詩作。
他父親貪圖小利,每天領著仲永到處拜訪,不讓他繼續學習。到十二、三歲,所作的詩文不能同開初相比。
方仲永由“神童”到普通人的事例說明,任何天才都不能生而知之,不勤奮地學習,即使有良好的天資也枉然。與方仲永恰成鮮明對比的是左思。
左思是晉朝的壹個文學家,少年時不很聰明,學過書法、音樂和兵法,都沒有什麽成就。他父親曾對朋友說:“壹代不如壹代,這孩子不如我年輕的時候有能耐;”左思聽了很難過,下決心刻苦學習,不斷練習寫作。
當他準備寫“三都賦”的時候,當時著名的作家陸機說:“有個粗野的北方人左思,居然想寫《三都賦》,真是異想天開,等他寫出來給我蓋蓋酒壇吧。”但左思毫不氣餒,他在室內、門前、墻壁和廁所等處掛著紙和筆,想到壹個好句子就隨時記下來,這樣花了十年功夫,終於寫出了連陸機也贊嘆不已的《三都賦》。
洛陽的人都爭著買紙抄讀,使得當時的京城紙張供不應求,稱為“洛陽紙貴”。
2.“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下壹句是什麽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下壹句是心似平原跑馬,易放難收。
出自:《增廣賢文》
釋義:學習如同船在逆水中行使,如果妳不往前進的話就會順著水往後退。心就像是馬在平原上跑,如果妳不懂的收放自如,那把馬放開它就會很快跑的沒影。
古人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什麽不前進就會後退呢,這裏面有壹個前提條件,就是“逆水”。那麽,順著流水的方向,不就可以輕松的前進了麽?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順流而下”,順著流水的方向,只能夠越來越向下,不可能登上遠方的高峰。
擴展資料:
《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艾廣勤書。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書名最早見之於明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歷年間。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壹是談人及人際關系,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裏,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壹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
文中有很多強調命運和報應的內容,認為人的壹切都是命運安排的,人應行善,才會有好的際遇。《增廣賢文》有大量篇幅敘述如何待人接物,這部分內容是全文的核心。文中對忍讓多有描述,認為忍讓是消除煩惱禍患的方法。
在主張自我保護、謹慎忍讓的同時,也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這是做事的原則。文中也不乏勸人向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搜狗百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搜狗百科:《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