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這種愁的詩句如下:
壹、青玉案·淩波不過橫塘路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碧雲冉冉蘅臯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壹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三、眼兒媚·愁雲淡淡雨瀟瀟
愁雲淡淡雨瀟瀟。暮暮復朝朝。別來應是,眉峰翠減,腕玉香銷。小軒獨坐相思處,情緒好無聊。壹叢萱草,數竿修竹,數葉芭蕉。
四、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五、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雲出處元無定,得似浮雲也自由。
六、愁
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據已有古文字材料,此字最古形體為收錄於《說文解字》中的小篆,古字形從心、秋聲。“愁”本義指憂慮悲傷,又指感傷的情緒。由憂慮、憂愁引申為怨恨、憤恨。
七、愁
1、雖是形聲字,但縱觀中國文學史,“秋”常常與“愁”並提。秋天,黃葉紛飛,冷風颼颼,秋雨陣陣,草木雕零,人們觸景生情,容易產生悲涼、憂慮的心情,這就是古代文人所說的“悲秋”。
2、吳文英在《唐多令·惜別》中寫道:“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心上秋”合成了壹個“愁“字。由於秋天容易使人產生憂慮、悲愁的情結,所以在“秋”字下加壹個“心”字表示人的憂“愁”。
3、這就是“愁”字。“愁”字以“秋”字來表示人們心中的憂慮悲傷,它把人們的心理變化,壹種抽象的情緒,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這就是人人都可感受到的“秋天的心情”。
4、用“秋天的心情”,也就是“秋心”準確地表達了“愁”字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