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27年8月,壹代天驕成吉思汗死在了六盤山下的清水縣。在臨終之前,他的心中掛念的仍然是蒙古和金國之間的戰爭。
成吉思汗為什麽這麽想要滅掉金國??原因其實很簡單。金國人為了防止蒙古崛起,壹直對蒙古實施殘酷的壓制政策。他們曾經把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釘在"木驢"上處死,也曾經實施過殘酷的"減丁"政策,每過幾年就到蒙古族部落進行壹次燒殺搶掠。
可以說,蒙古族和金國之間有壹種世代積攢下來的血海深仇。成吉思汗雖然壹生滅國40多個,但最想滅掉的國家仍是金國。
然而,蒙古滅金的進程並不是那麽壹帆風順。從1211年蒙古開始伐金起,壹直到1227年成吉思汗臨死之前,蒙古仍然沒有完全剿滅金國。此時的蒙古雖然已經向西滅掉了花喇子模、西遼、西夏等數十個國家,但始終沒辦法把近在咫尺的金國全部征服。
這對於成吉思汗來說,不可謂不是壹件天大的憾事。
1227年前後蒙古和金國地圖
不過,成吉思汗不愧是壹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他既然不能親手滅亡金國,就只能在臨死之前留下了壹句遺言,把這個報仇雪恨的任務留給了他的兒子們。這句遺言透徹的分析了蒙金對抗的形勢,徹底改變了蒙古伐金的戰略走勢,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這段話被記錄在《元史》中:
(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遂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汴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裏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要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需要先說壹說當時蒙古和金國對峙的形勢。原來,當時的蒙古雖然占領了山東河北的大面積土地,並且攻破了金中都(北京),但是並沒有把金國全部滅亡。金國人向南遷都到了汴梁(河南開封),北邊依靠黃河,西邊占據潼關,把蒙古騎兵擋在了黃河以北的地區。金哀宗完顏守緒分派10萬大軍把守潼關,並且在黃河2000多裏的沿岸上布置了20多萬兵力進行防禦。蒙古騎兵擅長野戰,但遇到潼關和黃河的重兵把守,卻壹直沒有太好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下,蒙金雙方形成了對峙的局勢,壹直持續了3年之久。
金國依靠潼關和黃河進行防禦
而成吉思汗卻持有另外壹種戰略思路,那就是潼關既然不能強攻,不如就繞過潼關,從宋朝(南宋)的境內繞到金國的後方,直撲汴梁城下。這種思路和壹戰期間德國繞過馬奇諾防線的路線方針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繞過敵軍堅守力量,直撲虛弱的後方。
成吉思汗認為,繞過潼關之後,蒙古就可以直接圍攻汴梁,金國必然會從潼關調兵支援,到時候整個潼關防線不攻自破,整個河南地區無險可守,進而就可以輕松的滅掉金國。
另外,成吉思汗的這個戰略方針還有壹個關鍵之處,那就是如果想要繞過潼關,就必須要從宋朝境內借道而過。南宋和金國之間有"靖康之變"的血海深仇,他認為如果向南宋提出***同滅金的請求,南宋朝廷壹定不會拒絕。